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在騰訊代理的遊戲地下城與勇士中,有一件裝備的名稱尤為怪異,

其名稱為“撒旦 :憤怒之王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該裝備詞條截圖

但在我的印象裡,撒旦和憤怒之王,似乎並沒有什麼聯繫,懷著好奇之心,我首先看了看其原版名稱,也就是原文翻譯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原版裝備詞條截圖

在裝備上衣“憤怒之王”中,對應的描述為:

“怒氣爆發吧!

...呃啊啊啊啊!”

參照韓服的描述大意相同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韓版裝備描述

對比下來似乎問題並不大,看來不是翻譯的問題;不過這依然沒有解釋撒旦和憤怒之間的關係,謹慎起見,我先去網上搜索了一圈關於撒旦的背景資料(也摻雜了一些我的個人理解):

撒旦,在英文中其名為Satan,來源於希伯來文中的: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希伯來·文撒旦

英文實際上是它的音譯:(希伯來文是猶太人的語言,由於現存的《聖經》,《死海古卷》等宗教古籍均是使用希伯來語書寫,因此當前的希伯來文總是會和神學,宗教,基督,神秘學,惡魔等名詞掛鉤在一起);

在希伯來語中的原含義為“對抗”,經過後世的解讀,該詞被賦予了“敵對,反抗,魔鬼”等釋義。其關於“敵對”的釋義,最初的概念為“敵對人類”,若是換為英文,即為“anti”前綴。但是隨著後期宗教的傳播與發展,人們逐漸對撒旦有了不同的解讀,其“敵對”的對象也衍生出了“基督”“耶和華”。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現存宗教古蹟註解


我們通常將《聖經》分為兩個部分:《新約》和《舊約》,他們的劃分界限為耶穌的出生。其中舊約全書三十九卷,新約全書二十七卷。

在《舊約.創世紀》中,撒旦是伊甸園中引誘亞當和夏娃吃下“蘋果”的蛇;

在《舊約.約伯記》中,撒旦是“神之眾子”中的一員,其職責為“對人實施誘惑與考驗”,並控告了約伯;

在《舊約.以西結書》中,第28章的描寫“你令人驚恐,不在存留於世,直到永遠”被解讀為對撒旦的宣判;

----從《舊約》中我們可以知道,撒旦最初也是聽從上帝的,為神之子,且在早期的舊約中實際上是沒有“魔鬼”這一設定;

在《新約.猶大書》中,撒旦曾與天使長米迦勒進行過爭論:

“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罪責他,只說主責備你吧”

----在後世對《新約.猶大書》的解讀中,之所以貴為天使長的米迦勒都不敢罪責撒旦,是因為涉及到了“越權”這一概念,認為撒旦從前是天使的時候地位極高,只有主才能對之定罪。

而在《新約.馬太福音》中,撒旦更是化為人形,對耶穌進行考驗與誘惑。

----從《新約》開始,由於受到了其它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撒旦逐漸轉化為了“魔鬼”;而“魔鬼與天使”這種兩極分化的陣容設定,也是從這裡開始延伸。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古代神話中大龍,對撒旦的形象描寫


《新約》的最後一卷《啟示錄》中,也對撒旦做出了描述:

“天上又現出異象來: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七頭上戴著七個冠冕。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因此在後世,撒旦往往和惡魔畫上了等號

同時也是“墮天使”一詞最早的來源;按照現在的釋義,狹義上的撒旦,指的便是前文中提到的《聖經》中所描述的善於“引誘和考驗”的惡魔;

廣義上的撒旦,則是沿用了原文的原始釋義,凡是符合“敵人”這個條件的都可以叫做撒旦。


但是直到這裡,還是看不出撒旦和憤怒之王有什麼關係。《聖經》中壓根沒寫;在經過進一步的查找資料後發現,撒旦之所以和憤怒關聯在一起,實際上是來源於以下:

在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按照天主教教義中的“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提出了七宗罪;而在1589年,Peter Binsfeld在“惡魔學“的研究中,把每種罪行和惡魔聯繫在一起,代表各種罪行的惡魔會引誘擁有相同罪行的人。根據他的分類,其配對如下:

路西法 (Lucifer):傲慢(Lucifer是因傲慢,不願向耶穌下跪引起耶和華不滿,最終挑起“星辰之戰”)

瑪門(Mammon):貪婪 (財寶和貪婪的錯誤神)

阿斯蒙蒂斯(Asmodeus):淫慾 (激怒或是慾望的魔神的始祖)

薩麥爾(Samael):暴怒 (憤怒的化身)

別西卜(Beelzebub):饕餮 (蒼蠅君主,聖經中以“鬼王”相稱呼)

利維坦(Leviathan):妒忌 (象徵[嗶]的一種海怪)

貝露佩歐魯(Belphegor):懶惰(原為亞述的魔神之一)

由於以上學說實質上屬於“衍生產物”,不在亞伯拉罕傳統神話體系中,因此也得不到天主教等傳統教派的承認;

一件遊戲裝備引發的古西方神話背景,暴怒與撒旦

第四個詞條,亞伯拉罕傳統神話中非官方定性

也正因為得不到“官方”的定性,原罪和惡魔的對應關係也有著很多版本,而有這樣一個版本,暴怒對應的惡魔為撒旦。

到這裡事情基本已經清楚了。

雖然所謂的“七大惡魔”之類的設定本質上屬於“二次創作”(現在歸類於惡魔學),但是由於其開發空間大,流傳性強,很多人也接受了這種說法;而數不盡的小說、動漫、遊戲引用這種說法的時候,又加入了創作者本身的內容,以至於各種說法紛飛無法溯源

(比如說“路西法就是撒旦”和“世界上有七個撒旦”這種不知從何談起的說法);

同時《聖經》本身也是存在多種解讀的,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才引出了“撒旦:憤怒之王”這種名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