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的生活條件好了,矯情了,替代品多了,還有

剛到大年初三就開始覺得過年的無聊,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的生活條件好了,


1-物質層面70,80,90年代物質匱乏,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吃到肉,餃子,穿新衣服,而現在你每天都能吃到,自然沒有了那種一年一次的稀缺性滿足感。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的生活條件好了,矯情了,替代品多了,還有


2-孩子多 60後70後家裡一般都有5,6個孩子甚至更多,到80後一般2-3個,90後大多有一個,像我家如果父母兩邊的親戚都串遍門,每天一家,剛好能串到正月十五,四世同堂,好不熱鬧,現在家裡只有1-2個孩子兩天就逛完了


3-交通發達了以往的綠皮火車年代,一年之中大多數人只有過年回家,現在交通發達了,飛機,高鐵,五一,十一,清明等小長假都可以回家,沒有了一年見一次甚至幾年見一次的情感累計那麼濃烈。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的生活條件好了,矯情了,替代品多了,還有


4-精神文化豐富,分散注意力


以前的春節文化活動主要就是看春晚,那時候家裡只能看cctv1這一個臺,現在幾百個臺,晚會節目數不勝數,後來增加了打牌,打麻將,看賀歲檔電影,打遊戲,旅遊等等,把注意力從時間上,空間上分散開來。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的生活條件好了,矯情了,替代品多了,還有


5-城市化

相當一部分年俗在農村傳承,全都城市化以後,很多民俗都慢慢消失了,比如鐵樹梨花,放鞭炮,三十燒紙祭祖,因為在城市裡場地,環保等方面因素限制慢慢都消失了


6-假期太短,生活節奏太快


筆者薦語


你長大了,你定居大城市了,你不再收紅包而需要發紅包了,你不再期待春節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家是最終的港灣,親情比年薪更有溫度,小孩和老人是真正期待過年的,這是一個過程循環,等我們老了,那種期待的年味又會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