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信息與通信技術的迅速演進,為組織管理的平臺化和社交化提供了可能。世界是平的,組織也是同樣,雲計算、大數據、5G的日漸普及,使得新一代協同化工作軟件應用大潮也噴薄愈發,大協同的時代正在來臨。

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協同的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整個體系能否先疫情一步,以高效溝通與協同的數字化工作平臺,打通所有與疫情相關部門的信息鏈,成為前中期風險管控,以及後期復工復產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疫”的走向與成敗。

作為一款智能化的組織協同工作平臺,”雲+”最近幾年裡顯示出極強的業務張力,在本次戰“疫”中的表現尤其突出,不僅支撐了政府、企業在非常時期裡的辦公需求,還顯示出在突發狀況下,快速構建“組織”、滿足新型業務場景的應急反應和科學處置能力。

從春節前至今,浪潮雲的工程師們始終奔忙於一線,為多個省區構建以”雲+”為核心的溝通與協同工作平臺,解決特殊時期的產品快速部署和上線應用等實際問題,成為支撐政府公共治理與社會穩定運行的“新基建”之一。

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雲+”當然不是一款即興之作,實際上它是一款融匯了現代管理理念、經歷了多次創新迭代的優秀產品,目前已經服務於數百家大型知名企業集團——只是由於浪潮一直以來的低調風格,外界對”雲+”不甚瞭解。

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浪潮在協同(工作)軟件領域的開拓,最早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期。彼時,業界開始釐清思路,逐漸走出了“大幹快上ERP”的誤區,由於企業級協同具備“提高團隊效率、規範工作流程”的特質,因此就迅速成為各方角逐的新戰場。

浪潮的實力不必多說,出手亦是不凡。與一批實力型企業的簽約表明,浪潮在國內首批成功實現了從簡單OA廠商,向全方位協同辦公的升級。藉此,不僅幫助客戶全面提升了辦公效率,浪潮還為客戶實施協同商務、協同管理創造了條件,全面提升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與其他很多同類產品不同,當時的浪潮協同工作系統是一個真正數字化的辦公應用環境,能夠幫助政府和企業將各種信息置於同一個平臺上進行管理,打通了所有的信息節點,有效地解決了當時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

俱往矣!

而今”雲+”協作的工具很多,包括電話、郵件、即時溝通工具、視頻會議、各種獨立的信息系統等等,但這些工具不整合在一起,就無法最大程度地實現“同一時空”下的協作目標。

高效的“組織協作”應該是多層次、多緯度的,包括個體之間、群體之間的即時溝通與交流;基於時間維度展開的任務同步協作;文件的共享、知識的分享;內部服務的即時獲得;管理表格的分佈式協同等等。

“雲+”的基本設計思想,是要抽象出優美的核心架構,而不是類似工具的簡單組合,是一款以“全員協同”為核心理念的智能組織協同工作雲平臺。依託大數據、AI等創新技術,通過微服務、DevOps和Docker等新型應用, “雲+”幫助組織連接人與人、人與信息、人與物,提升組織協同效率,全面推動組織的數字化變革。

“雲+”的表現,始終牽動著權威市場調查與諮詢機構的關注。去年六月,IDC發佈的《2018年下半年中國企業團隊協同軟件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雲+”位居國內三甲之列,將一些長期以來在市場上知名度更高的產品甩在了身後。

IDC同時認為,中國企業級協同軟件市場在未來五年(2018-2023),將保持高達23.1%的複合增長率,並形成接近30億元的市場規模。

與此同時,由於傳統的部署模式日漸式微,SaaS類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成為主流。與傳統模式相比,以”雲+”為代表的創新產品,更能滿足客戶對雲服務、移動化、終端多樣化以及快速部署的產品使用需求。

敲黑板劃重點: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雲+”的核心理念在於“敏捷自組織”。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它以事件為驅動,可以打穿組織壁壘,快速形成去層級、去網絡的全新組織形態——在日常狀態下,這意味著組織可以在最短時間裡,組建以既定任務為目標的team;而在特殊情況下,譬如本次的疫情中,”雲+”則可以迅速在組織內外形成合力,有效地應對緊急狀況。

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應該說,浪潮是本次戰“疫”裡反應最為及時的科技企業之一,“雲+”戰疫版的火線亮相就是明證。

基於原有”雲+”應對政府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環境下,對於敏捷創新協同的最新需求,“雲+”戰疫版以其超強的業務適應性和敏捷協調性,快速完成了疫情期間對於現代組織五要素——“時間、任務、相關人、溝通、文件”的重構。

與此同時,通過內外部數據聯通價值,“雲+”戰疫版為復工的場所、政府、企業、組織提供“統(人員統計)、篩(篩查疑似)、約(預約口罩)、問(在線問診)、運(運行調配)”的全環節監管與服務支撐,確保了應急狀態下的安全運行與經濟恢復的齊頭並進。

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雲+”視頻溝通示意圖

針對防控需求,“雲+”戰疫版涵蓋了科技戰疫、在線政務、人事助理、協同工作、開放生態等五大板塊,包括了易登記、健康碼、疫情指揮、視頻會議等20餘項功能與服務。其中防疫迫切急需的多項應用,浪潮提供了到5月31日的免費期。

據瞭解,“雲+”戰疫版的易登記服務,已經在深圳、濟南、呼和浩特、佳木斯、青島、晉中、撫州等多個城市推廣使用。更讓人高興的是,平均部署的上線時間僅僅是2個小時,不給疫情任何的蔓延和喘息時間。

以黑龍江佳木斯為例,該市每1.8平方公里就設有一個“雲+易登記”的卡口地點,系統可以自動統計登記人數,並根據日期直觀、詳細地查看登記人員列表,幫助佳木斯有效實現了疫情期間的人員管控,通過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研判,提供數據支撐,實現精準治理。

依託“雲+”戰疫版強大的支撐能力,浪潮云為佳木斯快速編制起巨大的防控疫情安全網,以數字化推動了城市治理的現代化。目前,“易登記”已經覆蓋了佳木斯市各個區縣鄉鎮社區的17000多個登記卡口,擁有登記員近4萬人,實現登記30餘萬人次。

截至目前,浪潮已經幫助雲南、廣西、重慶等52個省市搭建了疫情監測指揮系統,為各地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織就了一張張科學、高效、動態、實時的防護和保障網。

需要強調的是,產品的差異化也是”雲+”的一大優勢。由於長期服務於政府和超大型企業,”雲+”屬於那種“遇強更強”的主兒,在突發狀況下,尤其可以充分施展開來,加之移動能力突出、集成原有資產、信息安全加固等特色,因此無論是平時抑或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均表現突出也就不足為怪了。

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基於此前在市場上,以及本次疫情防控期間的傑出表現,我們相信面對“新基建”這一新的歷史機遇,”雲+”將會發揮出更加充分的價值和作用。

透過本次的疫情,我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刻更清楚地意識到,協同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企業內外,而是貫穿全價值鏈、整個社會,乃至全球。惟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將不可能為變為可能,完成那些跨越種族、跨越國界的任務。

作為中國領先的協同工作平臺,”雲+”既可以支持政府、企業傳統組織架構下的工作需求,又能夠幫助它們實現任務的梳理和重組,被認為是政府、企業在雲+5G時代下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顯然,這也正是“新基建”的真正指向。

大協同時代下的企業嬗變:敏捷自組織成為新趨勢

”雲+”日曆任務示意圖

需要強調的是,”雲+”是一款具備互聯網屬性的企業級產品。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雲+”同樣可以做到快速的迭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化繁為簡,幫助組織機構實現敏捷的業務。不過,它並不是免費的。

有人可能會不大樂意:現在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了諸如釘釘、企業微信之類的產品,而且還是免費的,憑什麼”雲+”還要收費?

其實,”雲+”憑得就是專業級的、服務於大型客戶的產品及方案能力,這也是通用的互聯網產品難以企及的。簡單舉個例子,只有可以和業務系統深度集成的協同工作平臺,才能稱之為企業級,真正滿足客戶的業務需求,而這樣的基本要求在當前沒有任何一款免費產品能夠達成。

大型政企往往擁有海量的應用系統,部門與部門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協同工作要求,也遠遠高於中小微,為了真正實現業務目的,很多大型組織甚至採用了自主開發和定製開發的模式,這也不是免費產品所能夠提供的。

自從上市以來,”雲+”已經陸續為中諮公司、中車四方、韻達快遞、淮北礦業、華夏銀行、北京汽車等數百家大型企業集團提供了智能化的企業移動協同辦公平臺服務,全面推動了這些企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發力於科技端。作為以“雲+數+AI”為驅動的新型互聯網公司,浪潮擁有國內一流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在計算、存儲、智能、數據等四個維度上的深厚積澱,是浪潮更好地參與到“新基建”的先天特質,這也為”雲+”的未來,提供了無比廣闊的想象和操作空間。

攜手雲+,共建敏捷自組織,賦能全球大協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