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當下,你最需要的可能是這份儀式感

哈佛教授:當下,你最需要的可能是這份儀式感

小佛爺說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日常有規律的生活節奏,也許你經歷了悲傷和失去,也許你正感到焦慮重重,你覺得對生活喪失了掌控感。這些都是因為你的儀式感被破壞了。

小佛爺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將要告訴你,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儀式,現在的你可以創造新的儀式來重拾對生活的控制感。

哈佛教授:当下,你最需要的可能是这份仪式感

最近,同許多家庭一樣,我們家在某一天的晚上度過了一段虛擬的歡樂時光。晚餐時刻,我們一如既往地聊著天,開著玩笑,互相吐槽,只不過這些都是通過屏幕進行的。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們有說有笑,無不愜意。緊接著第二天姐夫就發信息問我:歡樂時光將在幾點開始?

那一刻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所做的是進入一種儀式,作為一種應對當前疫情所帶來的焦慮和悲傷的方式。事實證明,儀式是管理極端情緒和壓力的一種強大的人類機制,我們現在應該依賴它們。

為了理解儀式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我們如何採用和適應它們,我便請教了邁克·諾頓(Mike Norton)。他是哈佛商學院的一名教授,在儀式及其對於我們幸福生活的影響方面有所研究。為了清晰起見,我們對下方的對話做了簡要編輯。

HBR:儀式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諾頓:我和我的同事弗蘭西斯卡·吉諾及其他同事在研究中發現,儀式的確在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面臨失去的時候,儀式能幫我們緩解傷痛,與家人之間的儀式會讓我們感覺更加親密,伴侶之間的儀式可以讓彼此關係更加牢固。我們所說的儀式並不是指”精心製作的宗教儀式“——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人的儀式對他們來說都是私人化的、別具一格的。沒有任何一個家庭像你家那樣過感恩節(以及普通的晚餐),也沒有任何一對夫婦有相同的秘密暱稱。

現在對全世界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在面臨真實而無法逃避的傷痛時,這些特殊的儀式可以讓我們重拾對生活的控制感。當我們經歷失去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失控——我們不想讓它發生,但終究還是無力迴天。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愉快的感覺,那種你無法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覺。儀式幫我們恢復了一些控制。

HBR:你是怎麼研究儀式的?

首先我們會讓他們回想曾經失去的某個人,或者是一段關係的終結——這兩件事都會給彼此帶來傷痛和焦慮。隨後我們便會問:你之後做了什麼?我原以為他們會講講葬禮的細節,以及如何把他們的東西搬出曾經同居過的房間的事情。但我們驚訝地發現,只有10%的回答是圍繞著這些公共活動,5%的人關注了彼此——是的,人們參加了葬禮;但是大多數人都談到了自己的個人儀式,有些令人心碎。一個失去配偶的人說道:“我每週都像他以前那樣給他洗車。”有些關係即便沒有那麼令人心碎,但卻同樣儀式化。有人說:“我找到了我們約會時一起拍的所有照片。接著我把照片撕碎了(即使有些我真心喜歡的),以及之後在公園裡把我們初吻的親密照也給燒了。”

HBR:這樣的儀式感有用嗎?真的讓人感覺好些嗎?

有用。據說人們在那一刻會感覺舒心點,即使只是回想起他們做過的儀式。但是我們也想知道,這些儀式本身是否真的會令人感覺更好些。這很難,畢竟你不能把損失強加給別人來驗證儀式是否真的有意義。我們邀請了10個人的小組來參加我們的實驗,獎勵其中一位200美元,並且告訴他可以離開,而其他人必須留下來完成我們無聊的實驗。這便有了“損失”,畢竟其他人沒有得到獎金。(我們知道損失200美元不同於結束一段關係,因此我們把這種損失看作是眾多“損失”中相當輕微的了。)然後,我們便安排這些有“損失”的人舉行儀式———他們畫上能表達內在感受的一幅畫,並且往上面撒上鹽,接著再撕碎。那些做過儀式的人往往比沒做過的對金錢損失的感覺稍微好了一點。

HBR:所以你創造了一種真正有用的儀式嗎?

的確——這是基於我們調查工作中參與人員分享的儀式,不過對於我們研究工作中的人而言,這是一種之前未曾嘗試的新儀式。但是你可以想象,當人們設計他們自己的儀式時,儀式更多的是關乎個人以及象徵性意義——比如,妻子給丈夫洗車。

HBR:是什麼使儀式成為一種儀式?僅僅是因為重複嗎?

不盡然。當你重複這些儀式的時候,它們看起來確實越來越有力量。但是即使是一次性的儀式也可以很有效——在你遇見前任的地方燒掉照片很可能只是一次性的事件。重要的是,你把它命名為一種儀式,你實際上是在做這種儀式,而不是僅僅想著去做。我們每天做的很多事情都有點儀式化。我們可能每天早上都以同樣的方式準備上班——你可能先刷牙,然後再洗澡。如果我要求人們改變順序並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有些人也許會不在乎,但是其他人說感覺有點不舒服,有點不對勁。對於後者來說,他們的早晨習慣已經變成了一種儀式——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當他們按照正確的順序做時,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天。(當然,制定太多的儀式也會干擾你的生活,這不合適,就像強迫症一樣。)

HBR:鍛鍊是一種儀式嗎?

有可能。對於很多人而言,鍛鍊中也有儀式,它是一種固定的習慣。他們每天在同一時間選擇同一條路散步,甚至每次都會用同樣的方式繫鞋帶;因此,這樣的十足掌控感往往減少了焦慮和壓力。每年的春天我都深受觸動——我住在小河邊——天氣一天天轉暖,突然間這兒所有的人都湧了出來圍著湖跑步。我覺得他們哪裡都能去,但是他們沿著同一路線繞圈跑。那是一種在經過漫長的不受控制的凜冬後,重拾對生活掌控權的儀式感。

HBR:有些儀式看起來不合情理。在公園燒照片又有什麼好處呢?

儀式的效用和它的實用性無關。荒誕的儀式可以有很高的效用。如果這樣的儀式能讓你有掌控的感覺,如果能平息你的焦慮,那才是最重要的。想想那些在表演之前進行奇怪儀式的表演者。他們知道邊重複咒語邊繞三圈不會起多大作用,但這能讓他們在舉行儀式時更加冷靜。

有些儀式被認為不合情理(“這太瘋狂了,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實際上這有助於克服身心障礙。研究表明,接受儀式,哪怕多麼奇怪,也能改善我們的幸福感。你家的感恩節可能很個性,但這是你的感恩節;你和你的伴侶說晚安的方式可能很傻,但這是你的傳統。與其迴避,不如將其命名為儀式,常常實施。

HBR:目前人們是否有新的儀式來應對這場流行病?

我見過很多新的儀式,以及儀式的變體。人們正在利用科技儘可能地重現他們的儀式。但他們也創新儀式。一家公司已經啟動了所有的虛擬會議,讓參會者點擊海綿寶寶中帕特里克的圖片來表達他們的感受。很難想象還有什麼比這更愚蠢的,但想想這對團隊意味著什麼:它已經成為一種會議前的儀式,它讓人們在一個新的和不舒服的情況下有一種控制感和熟悉感。

我們喪失了許多公共儀式,包括與朋友喝咖啡或飲料這樣簡單的事情,這導致人們自然而然地尋找新的儀式感。人們不能去教堂,於是他們創造了新的儀式,應對這種失落和焦慮感。

HBR:所以我們會故意說道“ 我要創造一個新儀式 ”,可是真的起作用了嗎?

起作用了,想想吧。如果我們能在實驗室裡安排一些儀式,並且這種儀式有效,那麼你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儀式。其實,你一直在打造自己人生儀式。你的家庭用獨有的方式過感恩節,你和配偶或夥伴有著自己獨特的愛稱。誰沒有想過戴同樣的帽子或襪子,或者坐在同一個地方,會提高他們最喜歡的運動隊獲勝的幾率。

它們不必有組織地發生。你可以把這些儀式融入你的生活。給她丈夫洗車的那個女人,故事是她編的。這不是歷史上的既定儀式,但的確起作用。有時,最好的儀式是個人的特殊儀式。

我也看到人們嘗試各種儀式,然後說,“讓我們每週二晚上9點通過視頻來進入儀式。”我們很高興知道有件事會在固定時間上演,這讓我們的生活規律化。當我們中的許多人覺得自己沒有控制力的時候,儀式會重新給予我們掌控感。

因此,我鼓勵那些現在感到焦慮和悲傷的人嘗試發明一種儀式,或者注意在他們的工作、家庭和伴侶生活中增加必要的儀式。

關鍵詞:復原力自管理儀式

斯科特·貝瑞納託|文

斯科特·貝瑞納託是《哈佛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武藝Léster |譯 周強|校

投稿及內容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廣告及商務合作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