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山西(二)

提到山西,我想山西之外的絕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煤老闆”

,然後山西人怎麼怎麼有錢……其實,這都是誤解或者以偏概全,就像很多不明就裡的人認為新疆都是沙漠戈壁等等。這就說明學習地理非常有必要。本期小編就山西的煤炭資源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這裡是山西(二)

山西是中國煤炭大省,素有“煤海”之稱。自新中國成立至2014年底,山西累計生產煤炭162.7億噸,佔全國的1/4,淨調出超過110億噸,佔全國的3/4。

這裡是山西(二)

據測算,山西全省含煤面積5.7萬平方千米,佔其國土面積的36.3%。截至2014年底,山西已累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2943.3億噸,保有資源儲量2689.67億噸,保有資源儲量佔全國總量的17.56%,居全國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新疆和內蒙古)


這裡是山西(二)

這裡是山西(二)

山西的煤炭資源不但豐富,而且煤炭品種齊全,煤質優良,開發自然條件優良。據1986年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山西擁有14個牌號的煤種,尤其是大同的動力煤,陽泉、晉城的無煙煤,離柳、鄉寧的稀有煉焦煤儲量大、分佈廣,開發歷史久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上開創了極佳的品牌效應;山西成煤時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二迭系和侏羅系;部分為第三系;目前開發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質構造大部分地區較為簡單,開採條件好。煤質優良,大部分為低硫、低灰、高發熱量。

這裡是山西(二)

由於我國煤炭生產與消費之間巨大的空間差異,所以山西豐富的煤炭需要大量外運。目前晉煤外運的通道主要有:

大秦線——山西大同到河北秦皇島港

朔黃線——山西朔州到河北滄州黃驊港

侯月線——山西侯馬到河南焦作月山

石太線——山西太原到河北石家莊

瓦日鐵路——山西呂梁興縣瓦唐到山東日照

這裡是山西(二)

山西是中國第一產煤大省,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生產原煤多半用於對外輸出。多年來,山西煤炭工業的“吸金”能力強勁,大量的資金、人才投入到煤炭及相關產業。

這裡是山西(二)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煤炭行業大約以十年為週期呈現峰谷交替的發展狀態。上世紀80年代,山西煤炭快速發展,1978年到1990年期間年均增長率達到9.3%。到90年代,山西煤炭進入低迷期,這十年期間煤炭產量年均增長率為-1.3%。而

自2001年始,山西迎來煤炭發展的黃金十年,年均增長速達到12%,一煤獨大的經濟格局形成。而自2012年開始,山西煤炭再次進入低谷。

這裡是山西(二)

山西省統計局專家曾表示,“沒有山西煤炭的大力驅動,就沒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山西煤炭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發動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新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從1949年到2014年11月末,山西累計生產煤炭164億噸,其中70%用於對外輸出。

山西是中國煤炭生產最多省份。

這裡是山西(二)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全國增速放緩,能源需求低迷,導致煤價大幅下跌,煤企效益下滑。而2014年8月以來國家加大對煤炭限產力度,以及淘汰高耗能的落後鋼鐵、水泥等產能,煤炭需求市場進一步萎縮,煤炭市場產能過剩,供求關係出現逆轉。隨著煤炭需求空間的進一步縮小,山西煤炭產業擴張空間受到制約,轉型勢在必然。

這裡是山西(二)

同時,煤炭開採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同樣困擾著中國煤省山西,山西省大規模的煤炭開採,已經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歷史欠賬很多。再加上山西長期對煤炭的依賴,導致轉型升級困難很大。

這裡是山西(二)

正所謂“成也煤炭敗也煤炭”,但是我相信通過3000多萬三晉兒女的不懈努力,山西經濟肯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複蘇並且騰飛。


煤炭開採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

1、煤炭開採導致土地資源破壞及生態環境惡化。由於露天開採剝離排土,井工開採地表沉陷、裂縫,都將破壞土地資源和植物資源,影響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長,改變地貌並引發景觀生態的變化。開採沉陷造成中國東部平原礦區土地大面積積水受淹或鹽漬化,使西部礦區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劇。採煤塌陷還會引起山地、丘陵發生山體滑落或泥石流,並危及地面建築物、水體及交通線路安全。

這裡是山西(二)

2、煤炭開採破壞地下水資源,加劇缺水地區的供水緊張。中國是世界上人均佔有水資源量較低的國家,且水資源分佈極不平衡。從含煤地區分佈看,富煤地區往往也是貧水地區。隨著煤炭開採強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斷加大提高,礦區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使缺水礦區供水更為緊張,以致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資源因煤系地層破壞而滲漏礦井並被排出,這些礦井水被淨化利用的不足20%,對礦區周邊環境形成新的汙染。

3、煤炭開採導致廢氣排放,危害大氣環境。因煤炭開採形成的廢氣主要指礦井瓦斯和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氣體。礦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為CO2的21倍。礦區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出大量含SO2、CO2 、CO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汙染大氣環境並直接損害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 。

這裡是山西(二)

4、為滿足社會對潔淨煤的需求,中國原煤入洗比例連年提高。原煤被入洗的同時,也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汙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

5、在中國,由於煤炭生產與消費之間巨大的空間差異,導致“北煤南運,西煤東輸”的長距離運煤格局。運輸中產生的煤塵飛揚,既損失大量的煤炭,又汙染沿線周圍的生態環境。

6、中國長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僅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煙塵為主要危害的煤煙型大氣汙染,也是中國汙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


煤炭大省山西近年著力深挖文化旅遊資源:

在經濟結構轉型推動下,山西省產煤大市朔州市開始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從殺虎口、崇福寺、漢墓群等文物古蹟中尋找發展潛力,在尉遲恭、張遼、班婕妤等當地歷史名人積澱上做文章,提高知名度,豐富旅遊內涵。

這裡是山西(二)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資源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可能像煤炭那樣一挖出來就能帶來直接的經濟價值,甚至短期內都很難實現給經濟發展搭臺的預期。但它是一個地方重要的軟實力,是支撐一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底蘊。歷史文化資源對一個地方的文化品位、發展格調、知名度、美譽度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對此,人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急功近利、竭澤而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