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讓張靜靜丈夫回國,“特事特辦”背後是“將心比心”

這幾天,當各路醫療隊紛紛撤離時,山東援鄂醫療隊員張靜靜的去世再次讓人揪心。

張靜靜,這位在戰疫一線奮勇衝殺的戰士,最終倒下了。她5歲的孩子還沒來得及依偎在懷裡撒嬌,而她的丈夫韓文濤還遠在非洲。

4月7日晚,據外交部軍控司官方微博@戰略安全與軍控在線 消息,外交部領保中心告:經多方協調,張靜靜的丈夫將於11日從塞拉利昂乘包機到布魯塞爾,從布魯塞爾回國。

评论丨让张静静丈夫回国,“特事特办”背后是“将心比心”

張靜靜

這個三口之家,每個人的身份都比較特別,一個是援鄂醫護人員,一個是援非工作人員,一個是“留守兒童”。一定意義上,他們讓我們懂得了更多的價值與啟示——他們遠離家鄉,三地遙望,以個人的“舍”,換取了更多人的“得”。在與新冠肺炎疫情日日夜夜的奮戰中,他們把自己紮紮實實地寫在了現實世界中。這個小家庭很小,但卻以三口之力,寫就了一個大寫的“人”字。

有網友說,媽媽去世了,爸爸不在身邊,孩子怎麼辦?這樣的想法不少,甚至是一種共識,這是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是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承,更是人情味。

簡單梳理張靜靜最後的人生軌跡,也許能讀到更深一層的東西。離開黃岡前,張靜靜在她的手記中寫道:黃岡市民拿出了最高禮節,歡送醫療隊回家。“人群中還有咿呀學語的孩童,由父親舉到頭頂,對我們大聲道謝”。回到山東後,她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期間進行了3次核酸檢測。

她去世後,丈夫在朋友圈寫到,“願用生命換取妻子的安康”“期望早日回國”,這是一位丈夫樸素而真摯的願望。據透露,他所在的塞拉利昂停止對外航運,先要取得該國特許,然後要找航空公司,也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願意飛,於是“好幾個使館做了大量工作”“很多同事通宵達旦”,最終協調好了回國路線。

協調解決的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樸素的價值觀:對一位失去愛妻的丈夫的人本關懷,對一個在疫情中無私付出的家庭的溫情善待。

14天的隔離休息,是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及時通過外交手段助力其丈夫回國,則是對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體恤。盡心盡力做好這件事,是理所應當的“人本邏輯”。

細細思考,這種邏輯其實正在深入我們的“日常”。在得知張靜靜的丈夫無法快速回國後,許多人操碎了心;在得知他們5歲多的孩子還在老家後,許多人又心疼落淚。

疫情期間,類似的故事不斷讓我們淚目。

那個在落日餘暉下和醫護人員劉凱一起欣賞落日的爺爺,就算年紀再大,情緒再低落,也不曾放棄,更讓他享受落日之美;

那個在離開隔離病區時突然暈倒的廣西護士梁小霞,在昏迷了41天后,依舊還在醫院救治。

……

生命面前,一切都必須讓位,哪怕只有一絲希望,都絕不輕言放棄,這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

當民間意識和國家意識共振,就不難理解我們為何如此牽掛這個家庭。因為這看似普通的一個家庭,其實就是一箇中國家庭的縮影。“特事特辦”讓韓文濤從非洲回家,不僅是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對丈夫見妻子最後一面的成全,對弱小孩子的憐愛保護,更是將心比心的共情。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黃秋荻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评论丨让张静静丈夫回国,“特事特办”背后是“将心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