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未知的集體情緒,我們能做什麼?

  • 蔡春美老師是天天心理合作多年的專家,從天天心理線上課程到家庭治療師再到1879計劃的教學,老師因為授課清晰、風趣幽默而收到學員的歡迎。在公司同事圈裡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老師不僅課程好,在臺灣也熱衷公益,願意為弱勢群體發聲,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這些心理學人樹立了榜樣,心理學本就不只是安身立命的學問,更有責任和使命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 此次疫情一出,老師第一時間給我發來了問候訊息,很關注我們的狀況。老師也是第一個答應為“元助行動”直播的專家,她說這時候一定要做些事幫助到他們。到目前為止,蔡老師的【諮詢師心理急救熱線操作要點】觀看次數達14000人次,是元助行動最受歡迎的直播課程之一。
  • 這幾日我們一直有溝通關於疫情的新聞,看到醫護人員衝鋒陷陣在一線,曾經從事過護理的工作的老師也想到了自己畢業前的誓詞“救人為唯一”。疫情到了最關鍵的攻堅時刻,除湖北以外的各地確診數字數日下降,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 深夜難眠的老師,在凌晨寫下這些問文字“面對疫情未知的集體情緒,我們能做什麼?”,經過老師授權,也把這段文字送給大家,希望這些方法,能讓你把心安住,堅持一下,美好終將降臨。


面對疫情未知的集體情緒,我們能做什麼?

2020庚子年的春節真是不好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年假蒙上隱憂氣氛,年後的一句「恭喜」別有意涵。恭喜健康、恭喜買到口罩…。

失控,是創傷中許多人的共同經驗,事情突發、怎麼發生、發生過程、如何處理、連鎖演變,一夕之間失去了控制,再加上對疫情的未知,對於信任、安全、親密、 控制、自我價值帶來衝擊,瓦解著自己對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對他人的關係。

以下提供幾個方法,可以看自己的情境參考使用。

1. 允許自己哭

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有莫名想哭的感覺,就找個安全的地方哭吧,讓情緒有個出口,也讓大腦的邊緣系統有個整理的機會。

但是哭不出來,怎麼辦?

「哭不出來」是許多人的經驗,那就貼牆半蹲吧!有的時候藉由身體的痠痛不舒服,會勾出憤怒、悲傷的情緒,你可以找一個安全、讓自己身體肌肉「有感覺」的姿勢,幫助情緒宣洩。

2. 多運動

運動增加腦內啡,可以幫忙大腦調節情緒。舞蹈、跑步、階梯、有氧運動、步行、健走都行,視體能而定。

但是隔離不能外出運動,怎麼辦?

倒也可以嘗試室內地板運動、瑜珈運動、太極氣功等,藉由舒緩的運動幫助舒壓。


面對疫情未知的集體情緒,我們能做什麼?

3. 深呼吸

深呼吸是很舒緩的方式,注意力專注在鼻子吸氣、噘嘴緩慢吐氣,注意氣流通過鼻腔出入肺的感覺,也隨著呼吸逐步放鬆自己的肌肉,讓大腦慢慢拿回控制權。

但戴著口罩的話,怎麼辦?

如果必須戴著口罩,可以用鼻子斷續的吸氣,鼻子呼氣,如吸、吸、吸、吐~的節奏,用鼻子呼氣是減少口沫沾在口罩上。

4. 利用一些媒材

如園藝、音樂、書寫、繪畫、烹飪…等等,讓注意力轉移到手上操作的動作,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嚐到什麼、摸到什麼,每 一個步驟都提醒自己現在五官感受到什麼,去體會每一個當下自己的狀態。

如果身邊無法取得任何媒材,怎麼辦?

冥想、靜坐也是一個好方法,結合呼吸,讓大腦慢慢控制住思緒。


面對疫情未知的集體情緒,我們能做什麼?

5. 保持聯繫

必要時,不要再追疫情消息了!關機一下,讓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邊人事物上吧。

恐慌最怕的就是孤獨感,如果被限制行動範圍,就傳問候的簡訊給朋友,道聲互祝平安,讓聯繫保持著,也關注一下醫療人員、防疫人員,一些些溫暖的留言,他們會收到的。


面對疫情未知的集體情緒,我們能做什麼?


6. 與夢境對話

夢由心生,焦慮、恐懼、悲傷、憤怒往往會反映在夢境裡,睡醒的時候寫下來或畫下來,可以分析自己夢境的提醒,也可以讓亂亂的情緒可以被定下來。

火山會有停止爆發的時候,相信疫情也是,快快可以被控制下來,回覆穩定的生活。情緒也可以,運用自己的五官感覺,慢慢找回自己的控制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