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經濟分歧大 歐盟“離心”

防疫初見成效,歐盟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千瘡百孔的經濟。疫情的重擊之下,各國都無法獨善其身,無論是失速的火車頭德國,還是債臺高築的意大利,都在期待著一系列共同且有效的重振措施。

只是在歐盟,兄弟鬩牆已是慣例,從氣候政策到財政預算,這一次的經濟刺激措施也不例外,從3月底至今,27國一直沒能談攏,但下行風險加劇的歐盟經濟已經有些等不及了。

重振經濟分歧大 歐盟“離心”

空蕩的布魯塞爾歐盟區(圖片來源:新華社)

未能達成共識

歐盟似乎嗅到了一絲疫情轉機。本週,在最嚴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出現了新增病例數下降的情況。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4月7日上午10時,西班牙的單日新增病例數已經從4天前的8102例降至4273例,同時死亡病例數也連續下降4天,至636例。同期,意大利、德國的單日新增病例數也出現了連續下降的情況。

放緩的疫情趨勢,讓歐盟開始考慮逐步解除封禁。意大利衛生大臣稱,政府接下來有意逐步解除封城,不過解除封城後民眾還需要“維持社交距離”,並注意戴口罩等防護裝置。奧地利也打算解除封城,讓部分商店下週起恢復營業,5月1日全部商店恢復營業,酒店、餐廳等有望5月中逐步恢復營業。

轉機面前,除了對於解除封禁的蠢蠢欲動,歐盟各國迅速將目光聚焦到了被重創的經濟上。當地時間7日下午,歐盟27國財長舉行了電話會議,商討在疫情過後如何重振歐盟經濟。只不過,在應當採取何種措施幫助歐洲經濟從當前危機中復甦的問題上,各國財長經歷了長達逾16個小時的討論,但仍未能就各自相左的看法達成一致

據悉,財長討論瞭解決危機的三個主要建議:動用歐洲穩定機制(ESM),即歐元區的救助基金,提供相當於成員國經濟產出2%的信貸額度;設立泛歐擔保基金,由歐洲投資銀行管理,這可以為公司籌集超過2000億歐元的流動性;以及價值1000億歐元的就業再保險方案。

但在部分國家看來,這還不夠。比如意大利和法國,建議建立相當於歐盟GDP 3%的臨時儲備,其壽命長達10年,資金來自聯合發行債券,以此來共同承擔化解危機的成本,即所謂“新冠債券”。這種聯合債務工具可以減輕意大利等債務高企的國家的壓力,對西班牙和法國的緩解程度較小,並且將減少債券投資者反彈的風險。

但這一聯合債券的想法遭到了德國、荷蘭及多個北歐國家的反對。德國財長朔爾茨會前說,德國願意以“團結一致的方式”參與疫情過後的重建。但他表示,對德國和荷蘭來說,共同分擔債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它們不願意和意大利、西班牙這些負債很高的國家一起借貸。

南北分歧已久

這一幕似曾相識。兩週前,歐盟各國就曾不歡而散。3月26日晚,歐盟各國領導人以視頻連線方式召開了會議,激辯了6個多小時。彼時,關於聯合債券和ESM的分歧,就已經十分明顯。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也沒有提及ESM或聯合債券,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僅表示,歐盟領導人承諾將盡一切努力,但需要時間討論各種選項。

對於所謂的“新冠債券”,根源仍然在南北兩派在債務問題上的裂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扈大威指出,歷來歐元區北部核心國家和南歐屬於兩派,德國和荷蘭要求南歐國家實行比較嚴格的財政措施,嚴格控制政府債務,但意大利等南歐國家債務高企,GDP縮水之後債務佔比會更高,且有貨幣貶值的傳統。

扈大威進一步分析稱,如果法國和意大利自己發債,本身其債務壓力很大,所以投資者比較擔心,利息就會比較高,導致其還本付息的壓力大;而本來,意大利等國就已經財政拮据,發債之後財政壓力更大,所以提出聯合發行債券,拉上德國這些經濟狀況比較好國家,這樣發債成本就會低一些。但從後者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就是德國這些財政好的國家把信用搭進去,不僅有風險,可能之後還需要救助;而如果是德國自己發債,由於其信用好,所以利息低,成本也會低一些,因此,德國、荷蘭等國就不太願意聯合發債。

一方面,聯合發債所要支付的利率反而會高於發行本國國家債券的利率;另一方面,與南部高槓杆率國家一同發行債券不僅會拖累本國財政狀況,還存在較高的違約風險,德國等國家自然不情願。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也曾坦言,“‘新冠債券’這個詞實際上只是個口號。在其背後,有更大的擔保問題。因此德國和其他國家的顧慮是合理的。”

Tradingeconomics數據顯示,2018年,德國政府債券佔其GDP的比重為61.9%,相比之下,2018年,意大利政府債務佔其GDP的比重達到134%,希臘政府債務佔其GDP比重更是高達181%。保險集團AXA的首席經濟學家GillesMoec指出,危機後,各國的債務比例可能會達到GDP的10%甚至更多。

相較於共同舉債,德國等國希望使用既有的應對經濟衝擊的工具,比如擁有4100億歐元的ESM。這個機制可以為遇到困難的國家借貸最大達其國民生產總值2%的資金。不過,意大利總理孔特堅持,這個機制不適用於目前的危機,他的態度非常堅決,“不要歐洲穩定機制,要歐洲債券。”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表示,最後各方可能會有妥協,出臺一些措施,但發行聯合債券的可能性不太大,還是比較傾向於穩定機制。發行聯合債券的問題主要在於相互之間不信任,南部和北部之間發展的差距比較大,以德國、荷蘭為主的北部國家,一直都認為南部國家開支不受限制,政府的財政支出有點過度。

一體化的考驗

持續的分歧成了一根針,紮在歐洲的一體化上。據路透社報道,在26日的討論會議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呼籲歐盟各國團結,否則將危及歐洲事業,“可能面臨申根(協定)死亡的風險”。

這不是歐盟各國首次意見相左了,2008-2012年歐元區危機、2015-2016年歐洲“難民潮”等問題都曾引發了兩派陣營的對峙。在今年2月的歐盟特別峰會上,關於歐盟2021-2027年的長期財政預算,各方也未能達成共識。在英國“脫歐”給歐盟留下每年約100億歐元資金缺口的背景下,與會領導人對如何確保資金來源分歧太大。淨出資國希望縮減開支,而後進國家則希望淨出資國承擔更多義務。

馮仲平坦言,現在疫情衝擊的確對歐盟的凝聚力不利,但不至於對一體化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對於德國等國來說,不救意大利也不太可能,畢竟,歐元區各國使用的還是同一種貨幣。

如果說未來7年的財政預算還有繼續探討的時間,但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歐洲帶來的衝擊已經擺在了面前。歐洲央行發佈的3月經濟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影響,歐洲央行預計2020年歐元區經濟增速為0.8%,較上年12月的預期值下調0.3個百分點。

徵兆已經出現,最新公佈的歐元區3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4.5,為2012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最新公佈的歐元區2月份失業率為7.3%,同樣創2012年以來新低。作為歐元區經濟的火車頭,德國3月份製造業PMI終值為45.4,創近11年以來最大降幅。同時,法國3月份製造業產出和新訂單下降的幅度均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PMI終值為43.2。

“如果我們現在不提出一個統一、有力和有效的應對經濟危機的方案,不僅影響會更嚴重,而且影響會持續更久,我們將把整個歐洲項目置於危險之中。”Politico網站援引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的話稱:“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歐洲一體化播下了不滿和分裂的種子,並導致民粹主義興起,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我們必須吸取這個教訓。”(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