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⑧ |吉林省東豐縣新巨強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


近年來,隨著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的啟動,在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研究院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中,湧現出一批模式規範、技術先進、面積較大、帶動力強的保護黑土地試驗示範基地典型。即日起,《黑土地發佈》將推出“基地採風”系列報道,以更寬的視野、更細的筆觸,通過介紹這些基地推廣保護性耕作的實踐經驗,講述他們的創業歷程、發展成果、典型經驗,敬請關注。


玉米秸稈覆蓋免(少)耕保護性耕作,是一種適合東北平原區農民易學、用養結合、一舉多得的技術方案;吉林省東豐縣新巨強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廣保護性耕作的實踐充分證明,玉米秸稈覆蓋免(少)耕保護性耕作同樣也適宜在東北丘陵半山區應用,既可實現玉米穩產豐產,又能達到減少土壤風水蝕、治理侵蝕溝保土保水、培育地力的目的。


新巨強農機合作社所在的東豐縣屬於典型的丘陵半山區地帶,有效積溫偏低,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一直是空白。2013年該社在縣農機推廣站的指導下,率先在全縣購置引進一臺免耕播種機,開始了堅持不懈在丘陵半山區實施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探索實踐。七年的時間,他們成功地摸索出丘陵半山區適宜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核心技術環節、坡耕地免耕播種機作業要領、增產增收的配套措施,玉米產量年年冒高,保土保水作用也凸顯,村民說"免耕的地邊路,山上下來的水衝出的侵溝比其它地塊明顯淺的多、條數少,保護性耕作這種耕真好。


採風⑧ |吉林省東豐縣新巨強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


新巨強合作社在趙新凱這位既有保護黑土地情懷,又善於鑽研農業農機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理事長的帶領下,堅定推廣理念、不怕質疑擔憂、克服各種困難,保護性耕作從免耕起步,如今以掌握和規範地升級應用玉米秸稈全量集行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整套作業技術,推廣面積由最初幾十畝增加到三千多畝,佔全村玉米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擁有玉米免耕播種機、苗期深松施肥機、秸稈集行機、條帶耕整聯合作業機10餘臺,其中免耕播種機就增加到6臺,保護性耕作作業服務能力大幅度增強。


他們結合坡耕地特點,鑽研總結提出了丘陵半山區保護性耕作相配套的技術措施。為了保證坡地免耕播種,加大免耕機配套動力,採用704型拖拉機牽引兩行免耕播種機,在30度左右坡耕地,運用免耕播種機平行作業、非定向作業等方法,最大限度保證機具平行,保證了免耕播種質量,保苗率比常規種植高15%以上。為了減輕坡耕地嚴重的水蝕問題,在技術流程中增加了苗期深松施肥作業環節,在夏季集中降雨前完成苗期深松作業,既提高了地溫,又促進了玉米生長,同時增強了耕層接納降雨蓄水能力,大大減少了雨水形成的徑流和對坡下的沖刷,侵蝕溝現象明顯改善。為了玉米增產,通過分次施追肥,肥效利用率得提高,化肥施用量己減少20%左右。為了規範實施保護性耕作,合作社培養出一批技術熟練和農戶信任的合格免耕播種機、深松機、打藥機操作手,使技術推廣有了過硬隊伍做保障。


採風⑧ |吉林省東豐縣新巨強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


幾年來,通過在半山坡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使合作社玉米產量顯著提高,每年平均產量比農戶都高出15%以上。合作社曾連續兩年拿出獎金,在全縣向傳統耕法發起玉米產量挑戰,至今沒有勝出他們玉米保護性耕作產量者。在新巨強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下,所在村2019年玉米寬窄行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面積己發展到8000餘畝,佔全村總面積的80%以上,僅此一項為全村農戶增產增收300多萬元。


在2018年新巨強合作社被吸納確定為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聯盟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示範基地,也是第一個丘陵半山區保護耕作示範基地。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不但要堅定不移地做好大面積應用保護性耕作的實踐者,還要成為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積極傳播者,要把丘陵半山區保護性耕作這一技術無償推薦給周邊的農戶,乃至更遠一些鄉村,使保護性耕作在丘陵半山區也能形成燎原之事。(王影 李社潮)


編輯:單哲 馮吉  審核:盧奕麗 王影 

主編:張學志    監製:李保國 王貴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