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歷史沿革

高密市歷史沿革

高密市是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位於山東省東部,濰坊市境東端,地處膠萊河和濰河之間。全市總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87萬人(2007年末)。現轄3個街道、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夏莊鎮、姜莊鎮、大牟家鎮、闞家鎮、井溝鎮、柴溝鎮。市政府駐醴泉街道,距濰坊市70千米。

地勢南高北低,以平原。南部為丘嶺,中部和北部為平原。年均降水量689.1毫米,年均氣溫12℃。境內有大小河流30條。國家商品糧、優質棉生產基地和商品棉出口基地。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平(度)日(照)公路過境。古蹟春秋時齊國相國晏嬰。

境內有密水,因高密在密水的上游,即密水高處而得名。周代稱夷維。戰國始有高密之名,秦置高密縣。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以原高密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縣級高密市。
  1984年3月,實行撤公社改鄉(鎮),將原來的20個公社改為11個鎮和18個鄉,分別是:高密鎮、柏城鎮、姚哥莊鎮、夏莊鎮、姜莊鎮、大牟家鎮、康莊鎮、雙羊鎮、井溝鎮、柴溝鎮、李家營鎮、張魯鄉、河崖鄉、大欄鄉、仁和鄉、鹹家鄉、周戈莊鄉、蔡家站鄉、闞家鄉、初家鄉、高戈莊鄉、田莊鄉、呼家莊鄉、注溝鄉、方市鄉、土莊鄉、拒城河鄉、周陽鄉、王吳鄉。


  1992年1月24日,撤銷呼家莊鄉,設立呼家莊鎮。1994年1月18日,撤銷闞家鄉、河崖鄉、蔡家站鄉、注溝鄉、拒城河鄉、周戈莊鄉、張魯鄉,設立闞家鎮、河崖鎮、蔡家站鎮、注溝鎮、拒城河鎮、周戈莊鎮和張魯鎮。1994年12月29日,撤銷高密市仁和鄉、初家鄉,設立仁和鎮、初家鎮(1995年1月正式實施)。
  1995年10月23日,設立朝陽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城南街東首,將高密鎮的荊家莊、許家莊、秦家嶺、單家屋子、羅家莊、小墓田、高家嶺、黃山塋、魯家廟、東觀音堂、西觀音堂、邱家窪12個行政村,柏城鎮的田家村、王家響疃、鄧家村3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1996年1月正式實施)。
  1997年,高密市面積1605.6平方千米,人口84萬。轄1個街道、21個鎮、8個鄉:朝陽街道、高密鎮、初家鎮、柏城鎮、蔡家站鎮、柴溝鎮、大牟家鎮、河崖鎮、呼家莊鎮、姜莊鎮、井溝鎮、拒城河鎮、康莊鎮、闞家鎮、李家營鎮、仁和鎮、雙羊鎮、夏莊鎮、姚哥莊鎮、張魯鎮、周戈莊鎮、注溝鎮、大欄鄉、方市鄉、高戈莊鄉、田莊鄉、土莊鄉、王吳鄉、鹹家鄉、周陽鄉。市政府駐高密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842403人,其中:朝陽街道20781人,高密鎮165755人,柏城鎮30295人,姚哥莊鎮23830人,張魯鎮20868人,河崖鎮26434人,夏莊鎮49915人,姜莊鎮34981人,仁和鎮21514人,大牟家鎮26574人,周戈莊鎮21822人,康莊鎮27081人,蔡家站鎮16578人,闞家鎮21453人,初家鎮19900人,雙羊鎮30563人,井溝鎮25952人,呼家莊鎮27381人,注溝鎮24207人,柴溝鎮30443人,拒城河鎮22311人,李家營鎮23054人,大欄鄉16071人,鹹家鄉12971人,高戈莊鄉18448人,田莊鄉18156人,方市鄉10749人,土莊鄉18043人,周陽鄉20771人,王吳鄉15502人。

  2001年3月,撤銷鹹家鄉,併入仁和鎮;撤銷大欄鄉,併入河崖鎮;撤銷張魯鎮,併入姚哥莊鎮;撤銷蔡家站鎮,併入康莊鎮;撤銷高戈莊鄉,併入雙羊鎮;撤銷田莊鄉,併入井溝鎮;撤銷方市鄉,併入注溝鎮;撤銷土莊鄉,併入柴溝鎮;撤銷王吳鄉,併入李家營鎮;撤銷周陽鄉,併入拒城河鎮;撤銷初家鎮,併入闞家鎮;撤銷高密鎮,將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前埠口、後埠口、葛家莊、東欒家莊、東小莊、卣坊、張家八里、李家八里、沈家八里、候家八里11個村(居)劃歸朝陽街道;以原高密鎮人民大街以北的行政區域為行政區域(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設立醴泉街道;以原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人民大街以南的行政區域為行政區域設立密水街道。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1605平方千米。總人口85.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9萬人。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莊鎮、河崖鎮、夏莊鎮、姜莊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康莊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共有994個行政村。
  2003年5月8日,高密市夏莊鎮西李家苓芝、西門家苓芝、西王家苓芝、魯家村、盧家嶺、王黨、倉上、東王家苓芝、東門家苓芝、東李家苓芝、管家苓芝、劉家苓芝12個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3年底,全市總面積1605.6平方千米。總人口85.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4萬人。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994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6年,高密市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莊鎮、河崖鎮、夏莊鎮、姜莊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莊鎮、康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  2007年8月,高密市將20個鎮、街道調整為7個鎮、3個街道:撤銷姚哥莊鎮,併入朝陽街道;撤銷拒城河鎮,併入密水街道;撤銷康莊鎮,併入醴泉街道;撤銷河崖鎮,將原河崖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夏莊鎮;撤銷仁和鎮,併入姜莊鎮;撤銷周戈莊鎮,併入大牟家鎮;撤銷雙羊鎮,併入闞家鎮;撤銷呼家莊鎮,併入井溝鎮;撤銷注溝鎮,併入柴溝鎮;撤銷李家營鎮,併入柏城鎮。調整後,高密市總面積1605.55平方千米,總人口86.6萬人,轄7個鎮、3個街道。鎮(街)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80.25平方千米提高到160.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43306人提高到86613人。
  2007年9月,將闞家鎮的前柿子園、後柿子園、東新村、西新村、劉家溝、西嶺、東山甫、西山甫、陳家山甫、山前、柳家屯、潘劉屯、逄家村、張家院、北甲莊、良灣屯、武巽屯、前嶺、中嶺、後嶺、於家下坡、後店東村、後店西村、前鄭公、後鄭公一村、後鄭公二村、後鄭公三村等27個村,井溝鎮的城子、大圈、小圈、王家辛莊、住王莊、前鋪、後鋪等7個村,共34個村交由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管理。調整後,高密市總面積1527平方千米,人口84萬人。

  2008年7月,將朝陽街道的羅家莊、鄧家莊、田家村、王家響疃、東單家屋子、秦家嶺、高家嶺、黃山塋、小木田、魯家廟、荊家莊、許家莊、邱家窪、西觀音堂、東觀音堂、東欒家莊、卣坊、李家八里莊、沈家八里莊、張家八里莊、侯家八里莊、娘娘廟、葛家莊、前埠口、後埠口、魯家村、盧家嶺、王黨、倉上、管家苓芝、劉家苓芝、東門家苓芝、東王家苓芝、西門家苓芝、西王家苓芝、西李家苓芝、東李家苓芝、東小莊38個居委會委託經濟開發區管理。調整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駐地不變,轄38個居委會,總面積26.23平方千米,人口54843人;新的朝陽街道辦事處駐原姚哥莊鎮政府駐地,轄62個行政村,總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45841人。
  2009年5月11日,經省政府批准,濰坊市坊子區高密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將高密市闞家鎮的前鄭公、後鄭公一、後鄭公二、後鄭公三、後店東、後店西、北甲莊、西山甫、東山甫、逄家、劉家溝、陳家山甫、西新、張家院、山前、東新、潘劉屯、柳家屯、良灣屯、武巽屯、中嶺、前嶺、西嶺、後嶺、前柿子園、後柿子園、於家下坡等27個村,井溝鎮的城子、大圈、小圈、王家辛莊、住王莊、前鋪、後鋪等7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莊鎮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