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常常聽周圍的爸爸媽媽們吐槽,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後,家裡的氣氛改變了很多。

上學前母慈子孝,上學後雞飛狗跳。

家長們反映每天上完班,回到家中還要輔導娃做功課,想想都覺得崩潰。

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所以,大部分家長在陪讀時,都祭出了失傳多年的獅吼功。

當然,相信很多爸爸媽媽自己心裡很清楚,這樣對親子關係有傷害。

但一到關鍵時刻,還是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但其實從孩子的角度說,他們心理又何嘗不焦急呢?

孩子的心聲

之前看到過一個針對孩子的採訪,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對爸爸媽媽輔導功課的看法。

採訪中可以看到,雖然孩子對爸爸媽媽採用的方式頗有微詞,但也明白爸爸媽媽是為了自己好,對自己的爸爸媽媽非常地理解。

甚至有的孩子在採訪中感動得哭了起來,說媽媽太偉大了,晚上不睡覺還在思考著怎麼給自己講解題目……

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其實,輔導功課中,孩子也很著急。

哪個孩子不想好好得表現得好一些,得到爸爸媽媽的誇獎呢。

但一旦遇到超出他們理解範圍的難題,自己再著急也沒有用。

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這個時候,孩子是無助的,他們需要家長的指導。

輔導功課,光靠吼肯定是沒有用的。

心理學分析

如果吼沒有用,家長們為何還頻頻採用這個“策略”呢。

這種情況出現一次兩次,還可以理解。

如果成為大部分人輔導功課時的常態,就必定其中有原因在裡面。

一般人認為,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的壓力太大,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社會階層分化引起的焦慮情緒,傳遞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名家長身上。

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我最近在學習心理學時有一個發現,這種現象還跟家長心中一種潛意識有關。

這種潛意識就是——自戀。

這裡的自戀不是狹義上意思,我查了百度百科,說自戀是以自身為愛戀對象的一種心理障礙。

但實際上,自戀是一種每個人天生都有的,最根本的一種意識。

自戀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我是對的”,另一種是“我比你強”。

家長們吼娃,完全符合這兩種表現。

比如: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不行,我比你強;

“這道題跟你說了多少遍了還不會做!”——你不行,我是對的;

甚至說,當父母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時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戀。

潛臺詞就是:“我怎麼生了你這個傻孩子,以我的優秀基因,應該生出更加優秀的孩子!”

這種自戀,處於比較低級的狀態,表現就是忍不住去壓制別人。

潛意識的力量

家長們的過度自戀,自然是有害的。

孩子們本來就是弱小的一方,當Ta從自己父母潛意識裡得到的信號是:你不行。

長期以往必將對自己的自信心造成打擊。

這種潛意識一旦形成,即使主觀上再怎麼努力也會於事無補。

人的意識就像一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水下我們看不到的部分,也就是潛意識。

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可以說,潛意識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安排了一個測試,並給老師一個名單,說名單上的學生更有潛力,並要求對學生保密。

結果幾個月後,這份名單上的學生,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關鍵是,這份名單上的學生都是他隨機選的,並沒有什麼”更具潛力“這一說法。

而且,學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名單上,是老師的情緒和態度影響了他們。

這個實驗說明了,父母或者老師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

而且,這種影響不僅僅在語言上,從身體潛意識都可以體現出來,比如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

孩子們的感覺是很敏銳的,爸爸媽媽潛意識下再細微的表現,他們都能感知到。

當我們給孩子積極的期待,讓孩子在潛意識裡也覺得自己能夠成功,這就是骨子裡的自信。

如果給孩子消極的期待,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會有很大的打擊。

當孩子對自己都沒有信心,又如何能獲得成功。

這也是我們提倡,拒絕打擊式教育的原因。

積極期待也有弊端

積極的期待,也有一定的弊端。

父母作為一個能給孩子帶來重大影響的權威,發出一些積極的期待,實際上有可能成為孩子的重擔。

如果家長們的期待,和孩子自我期待一致,這將是孩子一直努力向前的力量之一。

以我自己為例,從小學習就在班級保持前列。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也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就會主動去花費更多的努力去保持學習狀態。

如果兩者又衝突,那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被壓力壓垮,必定無法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我們說,積極期待通常有兩種:

1、我希望,你未來能按照我理想的積極形象去成長;

2、對孩子有充分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一定能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所以,關於孩子具體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最好要放下你的自戀性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心理學分析,家長雞娃時的正確心態

當孩子發展好的時候,認可她,這就是誇獎。

孩子受挫的時候,支持她,這就是鼓勵。

最好的教育態度就應該是誇獎與鼓勵的結合。

潛意識的改變

潛意識是很難改變的。

正如象與氣象人中所述,當我們騎在大象背上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控制大象。但其實,我們只能在大象願意的範圍內做出行動。

潛意識就像我們身下的大象,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去感知他。

我們自認為對待孩子的愛,是多麼無私,其實夾雜著自己的自戀。

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在潛意識中,父母最好的期待,應該是期待孩子成為他自己。

最好的做法,是支持孩子走他自己的路。

多和孩子談談理想,尊重孩子的要求和選擇。

改變潛意識並不容易,慢慢來吧。


想要更多的教育資源,交流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