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水電的發展歷程

2017年12月15日,上海,細雨濛濛。位於浦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內人頭攢動。人們在等待,11年來發電央企的第一單主業A股IPO。華能水電本次發行18億股,發行後總股本180億股,是今年發行規模最大、募集資金最多的實體經濟企業,是雲南省和南方電網區域內最大的清潔能源企業。集團公司將一如既往支持華能水電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希望華能水電以上市為契機,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規範運作、提高效益,以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服務社會,以持續、穩定、優秀的業績回報社會。

沿瀾滄江逆流而上,一批世界級水電工程如座座里程碑:小灣水電站是世界第一座300米級混凝土雙曲拱壩,被水電建設業界譽為“世界最難屬小灣”;糯扎渡水電站是世界首座採用數字大壩技術建成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高土石壩,還有功果橋水電站、漫灣水電站、景洪水電站、龍開口水電站……16年來,瀾滄江公司始終把建設“三色”公司作為企業使命,將“構建和諧電站、奉獻綠色能源,建設世界一流水電企業”作為戰略目標,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如今,瀾滄江公司已經躍居雲南省發電企業之首。截至2017年6月,瀾滄江公司已投產裝機1737.38萬千瓦,在建、籌建裝機規模約1200萬千瓦,形成“運營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流域梯級滾動開發態勢。2014~2016年,華能水電分別實現營收156.08億元、129.61億元、115.52億元;2017年1~3月,實現營收32.81億元。
“華能水電”此次共發行新股18億股,佔總股本比例 10%,募資總額為39.06億元,創2016年以來上市企業最大發行規模及投資者中籤率最高紀錄。
上市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無疑是股份制改造。根據上市方案,以瀾滄江公司現有資產為主體,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即“華能水電”),主要從事瀾滄江流域及周邊地區水電資源的開發與運營。


對於國有企業來說,股份制改造如同“脫胎換骨”般鉅變,既要按上市公司標準重新梳理章程、內控和決策流程,更要解決審計和土地、房產、設備等資產評估的核心“硬問題”。然而,原計劃2013年5月31日完成的改制工作,卻因遭受複雜的土地問題制約而嚴重滯後。
例如,瀾滄江公司下屬5個電站的建設用地均已獲得國土部批覆,但由於雲南省國土廳與公司在徵地管理費繳納數量上存在分歧,國土廳並未轉發5個電站用地批文,導致這些項目的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證遲遲無法辦理。
水電屬資本密集型行業,因此會計核算問題必將成為證監會審核的重點。而水電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涉及專業面廣、時間跨度長、投資清理工作量大,加之人員在項目完工後逐漸調離,都加大了決算難度。僅小灣一個電站,需清理的合同就多達3067份,需查閱的會計憑證31629張。
上兵伐謀,主動出擊,方能佔得先機。早在2011年6月,瀾滄江公司就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已投產項目分階段及時組織竣工財務決算報告的編制工作,對決算進行了先行規範,為會計核算作了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多方意見出現分歧,在股改過程中並不少見。在折舊費用的預估方式上,瀾滄江公司與負責審核的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意見不盡一致。本著嚴謹、穩妥的處理原則,瀾滄江公司股權部副主任孔令兵和事務所在2013年初向集團公司財務部作了兩次專題彙報。通過諮詢長江電力,集團公司財務部給出了中肯、清晰的建議,協助向監管機關溝通解釋,從而促使會計核算再下一城。

2017年10月17日,神州大地沉浸在喜迎十九大的熱烈氣氛中。中午11點50分,北京富凱大廈B座17樓中國證監會發審委會議室。門外的空氣中,焦灼、凝重和期待的視線不斷交織。突然,楊澄宇聽到人群裡傳來壓抑不住的鼓掌和輕聲歡呼:“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再也經不起片刻等待,喜訊以光速飛到了2公里之外的華能大廈。接到報喜電話,戴新民愣怔許久,最後只淡淡地說了一聲“知道了”,聲音裡難掩哽咽。
  聽著上市鑼鼓,人們無法想象,要有多強大的信念,才能在每個節點逐一過關斬將;望著股票信息,人們無法感知,要有多堅忍的勇氣,才能讓每次困難告別山重水複,迎來柳暗花明。成功過程是堅守認真的寂寞遠征,其間不會躁動、不曾走神,也永遠不忘初心、不言放棄。

  “華能水電”戰略目標將按照“兩步走”規劃展開:到2020年,運營裝機容量將達到2400萬千瓦左右,瀾滄江雲南段水電基本開發完畢,瀾滄江公司爭取掌控資源總量50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瀾滄江干流水電資源全部開發完畢,力爭實現運營規模5000萬千瓦左右,形成瀾滄江整體流域梯級聯合調度運行的格局,成為以水電為主,風電、太陽能及相關配套產業鏈等為輔的國際化特大型綜合能源公司。


  道雖邇,不行不至。在發行當年和未來兩年,瀾滄江公司將積極有序發展水電,穩步推進國際化,有效實施產業協同,探索開展資本運作。
  水電建設方面,將有序推進瀾滄江干流水電站建設項目。“十三五”期間,雲南段烏弄龍、裡底、黃登、大華橋、苗尾5個電站建成發電,古水、託巴啟動工程建設,下游橄欖壩電站力爭“十三五”末開工;西藏段如美、古學等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國際化”方面,將繼續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發揮區位優勢,穩步推進境外項目投資。2018年,柬埔寨桑河二級項目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積極推進緬甸瑞麗江二級項目的前期工作;跟蹤緬甸太白江、羅馬尼亞抽水蓄能電站和南部非洲水電項目情況;爭取瀾滄江下游、怒江下游出境中緬界河段及周邊地區水電資源開發權,具備開發條件的擇優啟動開發工作。
  產業協同方面,積極探索發展模式。結合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推進配售電業務發展,充分利用電力銷售平臺,實現電量銷售和利益最大化;在“十二五”開展頁岩氣勘探工作的基礎上,審慎、有序開展後續工作;密切關注碳交易市場並適時啟動,打造綠色能源公司。
  投融資方面,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核心,繼續加強與銀行的合作溝通,增加銀行授信規模。繼續實施多元化融資管理,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同時,協調項目自建開發與股權投資模式,拓展發展空間。

  成本管理方面,將強化工程建設管理,通過建設前狠抓設計優化、建設中加強造價管理、建成後提升管理效率,對部分電廠採取委託運行方式,降低管理成本,實現安全、環保、高效運營。加強財務成本控制,優化成本結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瀾滄江公司注重釋放人才、科技智慧活力。從電站建設到生產運營,繼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與技術保障,使之蔚然挺立於世界水電業潮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