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2019年11月5日,日本55家地方銀行聯合舉辦了一場食品展,現場熱情推銷商品的不是食品商家而是銀行職員

。原來,這些參展的食品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是日本各地方銀行的重要客戶群。除了操心企業的銷路之外,為防止客戶企業因後繼無人而倒閉,至少有5家日本地方銀行還推出了為企業經營者及其接班人幫忙找對象的服務,獲得了客戶企業的好評。


在我們傳統印象中,一家企業破產或者倒閉,大部門原因就是資不抵債或者經營不善導致的產品沒銷路、或者企業營收困難而沒法繼續下去、或者企業戰略失誤導致企業無法繼續運營下去,或者企業沒有資金再維持下去了。

然而在日本,有不少企業卻是另一番模樣:


它們並不愁沒有訂單,卻因為招不到合適的人幹活,

導致營業額不斷下降,並最終陷入了破產境地。


僅2019年上半年,日本就有400家企業因為“人手不足”而倒閉,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日本分析機構稱,由於少子化現象嚴重,加之日本民間家族觀念根深蒂固——寧願關門、也不願將企業讓“外人”接手,企業“後繼無人”現象日趨嚴重,已經危及日本經濟。據2018年日本中小企業廳的統計,到2025年,有245萬日本中小企業經營者的年齡將超過70歲這一退休標準線。其中,127萬人表示目前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者。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據1月10日NHK,日本2019年因人手不足而負債並依法辦理破產手續的企業達426家,這是自2013年統計以來最多的一年。其中因為公司代表及董事去世、住院、退休等原因造成的“接班人難”有270家,佔六成。而服務業和建築業人手不足情況最為嚴重。專家指出,這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這個數字比2018年多了39家,也是自2013年統計以來最多的一年。

是的,這就是事實,在日本,適齡幹活人數沒有了,企業家後繼無人沒有接班了,是沒有人接班了。。。。。。

沒人幹活,也沒有人接班,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欲哭無淚地眼睜睜著地看著自己經營幾十年的企業一步一步走向破產倒閉關門的境地。

究其原因,人口老齡化無疑是“元兇”之一……


(一)

國際上一般把65歲及以上人口超總人口7%稱之為“老齡化”。少子老齡化正對日本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深刻影響。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目前,日本65歲以上人口的總佔比已超過28%,位列世界第一。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超過1.6,工作崗位數量遠遠多於求職者人數。由於勞動力嚴重短缺,日本65歲以上老人繼續工作成為普遍現象。2017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12.2%,其中65—69歲男性老年就業比率高達52.9%,即該年齡段中超過一半的老人仍在工作。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統計數據,2019年日本新生兒人數預計為86.4萬,較去年減少5.4萬人。

這是自1899年日本開始有此項統計以來,一年的新生兒人數首次不滿90萬,創下歷史新低。

出生率的不斷下降,更是讓日本社會的老年人口比例驚人。

據日本總務省推算額數據,2019年9月日本總人口為1.26億,其中65歲及以上3588萬人,佔到人口比例的28.4%,在201個國家和地區中高居榜首。

而這對日本社會的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8年公佈的一份關於日本經濟政策的報告顯示,由於人口老齡化導致的人口減少,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會在未來40年減少25%。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的經濟狀況與其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之間存在密切聯繫。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會導致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變,影響經濟的動態平衡。比如,需求下降、風險厭惡情緒瀰漫會直接減少家庭的消費、企業的投資,造成經濟低迷、通貨緊縮。而“低增長和低通脹”的時間越長,家庭和企業就越傾向於推遲消費和投資決策,反過來進一步延長了“低增長和低通脹”期。面對這一挑戰,“低利率”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難有成效,經濟將陷入流動性陷阱。


而這種種情況,對日本來說是致命的。也難怪安倍晉三將之稱為“國難”。

然而,無論怎麼樣,日本年青一代不願生了,就是不願意再生孩子了。

無論政府怎麼獎勵也沒用了。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二)


在“缺勞動力”的重壓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的“補救”措施。

比如,鼓勵更多的女性進入職場。

為了解決雙職工家庭後顧之憂,日本政府設立了保育園。

對於雙職工家庭來說,只要滿足一定條件的,小孩子出生後56天開始就可以送到保育園。

鼓勵老年人繼續就業。年近80歲但仍堅守在工作崗位的老人十分常見。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最近刊登在《東京時報》的一組照片中,攝影師查普曼用相機記錄下了東京街頭這些仍在工作的老人們。這些白髮老人拄著柺杖同年輕人一樣穿梭在上下班的路途中,與世人眼中那座燈紅酒綠、科技發達到處充斥著朝氣的東京形成鮮明對比。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清晨,這位白髮老人與往常一樣,拉開鐵門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雖然老齡化危機嚴重,但日本的就業形勢卻一片大好。8月9日公佈的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二季度日本失業人數同比減少10萬人。年輕勞動力不夠,老年人便成了炙手可熱的勞動力資源。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日本某化妝品牌旗下的一名推銷員還曾在店中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該品牌表示他們不設退休年齡,銷售員們只要願意,就可以無限期工作下去。據悉,該化妝品牌下的門店中,有5萬名員工的年齡都已高達80歲。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圖中的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小店裡忙前忙後,儘管年事已高,她仍然沒有退休的打算。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結束了一天的勞累,老人在廚房裡放鬆身體。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圖中的這位老人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小店,為顧客送上美味的料理。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在日本,開出租車的司機多數是白髮蒼蒼的男性老年人。

此外,出租車司機、保安、物業員、清潔工、收銀員、護士······等等也都是來老年人的“主戰場”。

可即便如此折騰,日本勞動力市場依舊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日本國立人口問題研究所的報告曾指出:日本將在2025年面對嚴峻的高齡化造成的人手短缺問題,屆時即便是大量聘請高齡人士和讓女性加入勞動隊伍也無法應對。

這也讓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製造業裡的中小企業,根本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報道稱,由於日本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不少日本企業為找不到接班人而苦惱。帝國徵信公司2019年11月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佔日本國內企業2/3的66.1%的企業回答“沒有接班人”。

從規模來看,銷售額不到1億日元的小微企業方面,缺少接班人的企業佔整體的約80%,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於是,日本不得不將目光放在了外國人身上。尤其是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引進相關勞動密集型崗位的人員。

例如,從中國引進人員以彌補日本“用工荒”。2019年11月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一家酒店會議室內,聚集了100名20歲左右的學生。當天是培養赴日護理人才的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開課儀式。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日本政府在2019年4月1日起,日本最新技能簽證政策開始實施,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吸收34.5萬從事建築、農業、造船業、醫護等行業的外來勞動者 。

此舉之意,無疑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員工不足的問題。

(三)

然而,對中小企業來說,比找不到員工更威脅生死存亡的,其實是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

據日本調查公司帝國數據銀行統計顯示,2018年擁有100年以上歷史的老牌企業的倒閉數量為465家,創下200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太慘!2019日本426家企業因“缺人”宣佈破產,沒人幹活沒人接班


截至2019年1月,日本國內百年以上歷史的企業共33259家。雖然日本長壽企業較多,但人手短缺和難以找到接班人的狀況越發嚴峻。


帝國數據銀行認為,“今後前景不透明的情況將持續下去”。


專家指出,這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

日本從二戰後的製造業生產能力不足戰前最高水平的一半,到國民經濟強勢復甦,不斷增長直至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人口紅利的作用不可小覷。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前,會有一段適齡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且對於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也就是15-64歲之間。其間,有更多的勞動力能夠從老人和小孩的贍養等非生產性活動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配置於生產活動中,進而推動宏觀經濟的增長。

按照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調查顯示,日本大致經歷了三波生育高潮,分別是1946~1949年,1950~1955年,1967~1972年。正是這三波生育高潮,為日本經濟增長貢獻了相對充足的勞動力。然而日本很快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規模也日漸壯大。

數據顯示,1970年達到729.1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比重為7.03%...之後還一發不可收拾,老齡化速度遠超歐美髮達國家。到了2017年,65歲以上老人已經增至3417.6萬人了,佔比高達27.05%。

的確,日本的老齡化給本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勞動力大量削減,社保壓力增大,產業結構受到影響。政府對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各種福利投入來鼓勵生育,然而效果並不怎麼樣。

儘管增加財政投入來鼓勵生育,應對社保壓力,但事實擺在眼前,多數退休的職工已不得已選擇再就業的方式來賺取生活費。可以在多數服務行業中看到老齡職工的身影,比如街頭的出租車司機、物業管理和清潔人員、保安、機場自助通關服務等,之前甚至聽說了老年人走路送外賣的情況。


一邊,中小企業的直接負責人沒有子女,要麼他們的子女大都不願意接管公司,要麼在其它的企業就職,要麼直接開始創立自己的企業。

另一邊,傳統日本企業主經營的大部分是傳統型的產業,尤其是第二、三產業,例如服務業、製造業早已不是年輕人工作的首選,中小企業要麼直接從外部選擇職業經理人,要麼從內部挑選中信得過的繼承者,也是難上加難。

再者,由於沒有繼承人,傳統的日本企業也在被國外企業收購。他們也願意把自己的企業轉讓給勤勞的中國人。據《日本經濟新聞》26日報道,在諮詢公司運營的網上併購平臺上,接連有日本企業進行登記,希望將自己的企業轉讓給中國企業。

最後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旦老一代企業家倒下了,企業就會因為“後繼無人”而難以維持最終走向破產倒閉,或者被收購。

這是企業的不幸,也是日本全社會的不幸。

更慘的是,日本老齡化若是一天得不到改善,

那麼日本中小企業因為“後繼無人”而關門的悲劇,無疑將會愈演愈烈。

日本面臨的這些情況,對中國來說,也無疑不是警鐘。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未雨綢繆,猶未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