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01——教材知識與臨床技能差距有多大?

從今天開始,我為大家繼續分享《我學中醫遇到的十九個坑

》系列內容,希望大家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都可以避免這些坑。

第一個坑 書本知識與臨床的差距

學習中醫的第一個坑,我認為是書本教知識並沒有完全與時俱進,與臨床存在一定的脫節。

學院教材系統性好但是具有侷限性

但是現在中醫學院的教材也一定要看。為什麼呢?首先,教材會給到我們一套中醫系統,因此我不反對學院教育中的學術系統,但它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我自己學知識時會很“偏食”,只學我感興趣的內容,不感興趣的就不太涉及,所以在中醫學院學習的時候,我覺得學院的學術系統很好,所以去學,但不代表它的臨床系統性也很好。

我認為現在學院派中醫系統與臨床是有脫節的。中醫教材中我認為最好的就是“老五版

”,但即使是這一版也還是有一部分問題的。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01——教材知識與臨床技能差距有多大?

這套中醫教材與現行西醫教材還是存在一部分差距的西醫的臨床系統性。我覺得很好,學生從西醫院校畢業基本就可以進入臨床,而中醫學生畢業後,我覺得至少還要再補充20%以上的知識量才可以進入臨床階段

拋棄源頭的思維方式就不能徹底理解經典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01——教材知識與臨床技能差距有多大?

中醫與西醫的起源不同。我認為中醫的基礎是《周易》《心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經典。

我在讀中醫學院之前,曾經在山東大學短期學習過《周易》,老師是劉大鈞,他是位非常好的老師。那段時間裡接觸的擅長《周易》的老先生們,讓我非常開眼,在我十幾歲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我學梅花易數,發現術數中有一些邏輯和中醫的關聯性非常大,即“取象”。

《周易》中“象”的概念比針灸中的概念更高,很精準。我給大家普及的小妙招中用了“董氏奇穴制汙穴”,用來緩解例假問題,不少人反饋都有效果,很多人留言說這個穴位是“董氏奇穴”,其實從67年到68年,還有後來出版的“董氏奇穴”相關全集中都沒有提過制汙穴有通經的效果。

這個小妙招就是取的“象”,象是身體的投影,所以對中醫師來說,“象”是一個非常精準的詞,

每一個內科病都是在“觀象揣機”

中醫師看診的時候,病人的症狀是疊加的,有很多種可能,可能是這個病因也可能是那個病因。這個時候怎麼挑選症狀的組合?確診病因靠的就是取象推測,所以《周易》的內容對中醫太重要了。

我再說說《心經》的重要性。在中醫學院的學習中,我認為有缺失一個部分,就是所謂的“個人悟性的修補”,這要怎麼理解?我認為佛教的本意是像一面鏡子一樣的觀察萬物,無偏差、無視角的對待這個世界。

中醫師治病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有一類中醫師,一輩子只用一個小柴胡方,治療效果確實好,但也因此陷入了局限性,用了一輩子只有一個小柴胡方,這是病。

人不能總是偏執於一個角度,看什麼都是相同的思路。這個病一看就是用經方,那個一看就是用辯證方。現代我們講求實事求是,佛法講的更是恰到好處的實事求是,看到的要實事求是,看不到的也要實事求是,真正的反映事實。求的就是無執之眼,偏執一種角度就錯了。

我們大都知道中醫起源於道家,在《傷寒雜病論》中有言“吾宿尚方術”,“方術”的來源就是道家。道家追求長生不老,講求內觀之術,這些方法和能力對中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對於中醫師來說,道家經典不可或缺,首先就是《道德經》。我的一個老師曾經說過,“學習中醫經典,一定要回到那時那地去理解”,不要從你現有的角度和邏輯去推演解析過去的經典,要回歸經典的本相。在那時那刻他們是怎麼想的。

再比如青龍白虎湯,方子我們都知道,但青龍是什麼?白虎是什麼?玄武是什麼?這些為什麼會在這裡應用?

如果拋棄源頭的思維方式,我們就不能徹底理解經典。回到那時那地去理解,至少是一種與過去溝通的方式,我們未必要變得和他們一樣,但理解是溝通的基礎。互不理解,三觀不同,那就是雞同鴨講,怎麼能聊呢?

中醫是結果反向推導規律,而不是單一邏輯推測未來結果

張寶旬丨我學中醫遇到的坑01——教材知識與臨床技能差距有多大?

我很支持用現代科研方式研究中醫,但存在一個問題,這些科研人員和傳統中醫師的角度不同,因此沒有辦法溝通,他們偏重邏輯,而中醫是基於事實的大數據產物,有時不能用現有的邏輯去解釋。

大數據的邏輯是從現實結果反向推導規律,而不是使用單一邏輯推測未來的結果。

舉個例子,曾經有位科學家研究過“如果美國發生颶風,超市裡最應該賣什麼?”的課題。按邏輯來說,最需要的應該是應急的蠟燭、發電機、小電器這類產品。

然而數據統計顯示,災害期間銷量最高的倒是蛋撻、蛋糕這類食品,和推測結果完全不同。

如果從結果反向推導,這個數據結論就比較好理解了。比如女性懷孕時口味會突然變化一樣,人在經歷氣候環境劇變的時候,為了緩解壓力,口味會趨同,從而導致某類食品銷量驟增,類似蝴蝶效應

同樣的,在中醫看來人體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一個部位產生病變,並不一定只是這個部位的原因。現代科學依據邏輯就會哪裡生病就治哪裡。

就像我上面說的,邏輯是有限的,即使依靠再複雜模型或者再精密的推理,人們也不能預測明天的股票是不是100%漲停,不能預測夫妻幾年之後是否會離婚。

而我們現在的中醫學院卻把中醫理論中很大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剔除了,用現代科研的思路把中醫框進去了,使中醫理論脫離了它原本的土壤。

後進的中醫學生們不能夠完整的認識真正的中醫理論,現在他們其中的絕大多數人畢業之後就離開中醫師這個行業,甚至還對中醫這門學科抱有很大的意見。

雖然如此,我依然要強調,就像前文所說,現行的學院派中醫理論也有它的優勢,在現狀下,學院派的中醫理論是最具系統性的中醫理論,這點不可否認。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在系統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學習目前系統的中醫理論,也要正視其中的缺點。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