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熱控專業生存年鑑(一)消失的熱控專業

前幾年,有一片文章叫《消失的熱控專業》在網上很火,經過自媒體不斷轉發,引起了很多熱控人的共鳴。我在後來的文章中也曾說過,由於一些原因,電廠熱控專業受到了不對等的待遇,如今隨著自動化程度的越來越高,待遇卻越來越低。究其原因,有體制管理的問題,也有熱控人自身的問題,如果不能跳出圈子看問題,熱控人的這種生存狀況還將每況愈下。


差不多工作有十年了,從一個熱控小兵幹起,到成為了大調,再到後來自己策劃項目,對於熱控專業的很多問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我不止聽一個人這麼說,在電廠熱控專業屬於可有可無,這種短見,讓熱控人心寒的同時,其實也充斥著外行不為人知的小九九。

以前在電廠上班,後來自己在外的幾年,接觸了差不多國內主流的電力公司,不管是國企還是私企,目前在電廠中擔任一把手的幾乎沒有熱控專業。即便有,也是概率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從電廠人才認知能力上來說,熱控專業的朋友應該屬於學歷普遍較高的一類,但是在電廠的確屬於不受重視的一類。

可能有人會反駁我的觀點,拿出某個例子,還是那句話,我說的是概率問題,比例問題,可以做個粗略的計算嘛!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所在電廠的一把手是不是機爐專業居多,即便是助理也可能很難排到熱控專業。

這就是目前的狀況,而且我很明確的告訴大家,這個現象會持續到你退休,可能都不會被改變。

我不知道大家聽沒聽到過類似的話,“不就是幾根線嗎?怎麼還沒接完!”“不就是換個模塊嗎?這麼費勁”“不就是壓力錶壞了嗎?趕緊去換!”。早年我在電廠幹基建,後來出來做調試,這是在例會上我聽到的最多的幾句話。

我唯一得到的尊重,還是被外人!有一次,有個同行項目上出了問題,汽輪機在啟動過程中自己打閘了,他們怎麼查也查不出原因。到了晚上給我打電話,讓我幫忙分析一下原因,啟動了兩次都是這種狀況。對方是汽機專業,他分析的是DDV閥的油孔堵塞,導致汽機在衝轉過程中調門無法正常開啟。我沒否定他的觀點,但是DDV閥應該隻影響調門,不會造成主汽門的關閉,調門關閉的原因是因為主汽門關閉,系統判斷髮出了機組打閘信號,所以聯關了調門。問題的關鍵在於,誰給了主汽門勇氣,自己把自己關閉了。後來他們分析曲線,證實了我的觀點,的確是在衝轉過程中主汽門先關閉,DEH內判斷後發出了打閘信號,導致調門關閉。由於一開始大家沒有注意信號時間軸的問題,誤以為兩個信號是同時發出,所以才有了一開始的誤判。後來問題就回到了主汽門為何自動關閉的問題上,經過認真檢查,發現主汽門行程開關存在問題。

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主汽門的行程開關沒有到位造成的。汽輪機在衝轉過程中,行程開關存在微小的晃動,導致接觸不良,最終導致了事故發生。之所以一開始沒有分析出問題,與其現場熱控人員對事故的認知能力是有關的,我可以肯定的說,現場大小領導和機務人員從頭沒有給熱控人員獨立思考的時間。現場指揮混亂,沒有一開始就去對曲線進行分析,大家只是單純的認為主汽門關閉就是某某部件的原因,而沒有去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蝴蝶效應問題。

類似的問題其實我遇到過很多次,每次都能查的很清楚,不是因為我能力真的就強,我的解釋是我脾氣比較大。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從來不會被別人帶節奏,你讓我查哪裡我就去查哪裡,我只去查我認為應該存在的問題。當然期間我肯定也出過錯誤,但是秉持一個熱控人員的認知能力,這沒有錯。可能很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工作任務的,不是你的專業判斷能力,而是那個看見你就來氣的“領導”!

這既是熱控人目前的生存狀況,寫這部年鑑,不是要去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而是去總結過去幾年的工作。很多人不以為然的事情,經過歲月的積累,總有一天也會形成一種浩渺。

每個人其實都有一種自我肯定意識,而缺乏一種自我否定或者批判意識。我們總認為我們看到的就是真相,但是真相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能並不一定就是你看到的那樣。我很喜歡劉慈欣的《三體》,劉工原來就是娘子關電廠熱控出身,之前我在文章中曾經說到過。《三體》這部小說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因為其中的故事性很強,而其中提出的很多物理學、哲學的問題確實引人入勝。比如,物理學有沒有存在過的問題,“黑暗森林”法則問題,“量子糾纏”概念!我尤其佩服劉工的“量子糾纏”理論,全世界都在否定量子學說,全世界都在加大投入研究“量子力學”。就好比皇帝的新裝,一面是真相,一面是謊言。

說個《三體》的故事,比如打檯球問題。在一個房間內有ABCD四個角落,A角落有個檯球桌,我們用黑球將5號球打進了網窩;我們把桌子抬到B角落,用同樣的黑球將5號球打進網窩,我在C角落和D角落做了同樣的事。然後,你說你把5號球打進了網窩,四件事只是時間不一樣以外,結果相同。然後你認為黑球把5號球打進網窩就是一個真理!可是如果跳出這個房間,我們會看大我們其實是在四個不同的地點將5號球打進的網窩,你總結認為,這個真理就是,在桌子上,可以用黑球將5號球打進網窩。你試了四次,在四個時間,四個地點,都成立,你認為這是個真理。

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四次當中有一次失敗了,可能這個真理就不存在了。再舉個例子,每天早上,K君在院子中間一敲盆,就會撒糧食給雞,連續三天都是如此。於是雞就認為,K君每天只要一敲盆,就會有糧食吃。雞群認同了這個觀點,並把它當成了真理。可是第四天的時候,K君敲完盆之後,沒有撒糧食,而是把其中的一隻雞給抓起來殺了,那麼雞群原來認同的真理是不是就會出現問題,雞群內部是不是就會出現爭議。

就像我們目前認知的所謂的真理,比如宇宙第一定律,就一定正確嗎?

我們使用物理學第一定律百年有餘,之前沒有出現過問題,直到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才使得現有的真理變成了一種新的思考。

這就是物理學給我們的帶來的思考,永恆的真理或許不存在,但是不斷的思考的確可以給我們贏得更多的真理。

電廠沒有這麼多的思考,雖然電廠是工業革命後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一個行業,但是電廠的所有原理都是基於最基本的認知範圍的。能夠影響電廠整個認知的,如果選一個專業,熱控當仁不讓。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家看鍋爐水位還是要爬到幾十米的汽包層,通過雙色水位計來觀察。後來有了遠方傳感系統,大家可以在控制室就能看到水位。

熱控專業很好的抓住了這項技術的發展,但是有件事改變了我的認知。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平衡容器水位計的測量不會有問題,遠傳也不會有問題。因為經過這麼些年的努力,大家已經把平衡容器的原理研究的很透,並且利用物理學的原理,設計了一套完美的公式,可以清晰的描繪出水位,並且感知它的變化。

可是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鍋爐人員,他從頭到尾不相信差壓水位計的測量是準確的,他反對存在補償的計算結果。可能經歷過二十年生存變遷的那一代,不怎麼相信科學給我們帶來的方便,他們寧願爬到爐子上去親眼感受水位的心跳,也不願意去花更多的時間去聽一下差壓水位計的原理介紹。

不過這些都沒關係,時代會拋棄舊的、過時的東西,平衡容器的差壓測點參與鍋爐保護、參與給水自動,這是對潮流最大的尊重。

我還遇到一個例子,很多人對DCS控制持保留意見,不相信DCS的控制遠比手動控制要精確的多。之前調試過一些小的機組,比如某某品牌30MW的汽輪機,首次衝轉需要用旁路門來衝,具體做法就是電動主汽門全關閉,電動主汽門的旁路門作為一個進汽門人為手動就地開啟,主汽門全開,調門全開或者開一部分,然後電動主汽門開啟的時候,蒸汽緩慢將汽輪機衝轉。這樣的操作是說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機組的安全穩定,防止調門特性曲線不好,造成汽輪機飛車事故。

保證安全我不否定,但是你說能穩定,能防止汽輪機飛車?這個就有些牽強附會!首先,國產300MW以上的機組,應該都不存在這麼玄幻的操作了,至少我沒見哪個機組第一次衝轉是人為拿著F扳手就地手動開啟進汽門。你說這樣安全,那你告訴當535℃/8MPa的蒸汽第一次經過那個旁路門的時候,站在旁邊那個拿著F扳手的兄弟,就問你怕不怕?難道你就不擔心因為管道的預熱不夠造成閥體的突然炸裂?你就不擔心閥杆漏汽的原因造成蒸汽的突然噴濺?同樣都是不可控的因素,誰給你的勇氣說如此低級的操作是行業測正常行為?更有意思的是,某個項目的業主,硬是把這當作真理,居然以此為理由考核了調試單位的人員!梁靜茹給你的勇氣嗎?你幹過幾臺機組?

我還聽到一句話,是說現在電廠熱控基本上沒什麼用了!說這種話的人呢,第一不是熱控出身,第二一定沒幹過300MW以上的機組,大家以為300MW以上的機組很了不起嗎?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推出了300MW的機組,國產300MW機組在上世紀70年代也已經併網發電了。上世紀70年代,我相信目前大多數的電力人才剛剛出生,甚至再過二十年才出生!山東在未來3年內,要全部關停300MW以下機組了,然而你卻用自己幹了幾臺30MW機組的經驗,熱控專業在電廠的無用論。這種短見,最近確實見的多了,我也懶得搭理!

可能這就是熱控人目前在電廠的處境,尤其是機組越小的電廠,處境越發的艱難。熱控人思考問題喜歡細處著眼,就是別人眼中的“小心眼”;機務專業思考問題喜歡大處著眼,我們俗稱“掄大錘”!兩者雖然處在同一片天空,但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你覺得咖啡好喝,他覺得大蔥有嚼勁,大家在各自平行的世界裡,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