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大師都在用的記憶方法,趕緊為孩子保存吧

記憶大師都在用的記憶方法,趕緊為孩子保存吧

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過程,人們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或從事過的活動,都會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為經驗能保留相當長的時間,在一定條件下還能恢復,這就是記憶。

那麼我們個人記憶能力是否能夠經過訓練和有意識的培養得到增強呢?其實只要我們掌握這四個方法就能夠輕鬆做到,這是王峰、劉蘇以及大多數記憶大師都在運用的方法。

學會調動你的內隱記憶力

記憶有多種類型,比如你記得如何走路、說話或騎自行車,即你不需要有意識地去記起怎麼做,這就是內隱記憶。反之,當別人只向你演示過一次如何使用鑰匙開門後,你就必須依靠外顯的記憶來開門。

你無法記得自已經歷過的每一件事,很多事情只能成為你的即時記憶,持續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重要的事情需要被長久地記住,成為長時記憶。

可以說,我們要想提高自己的記憶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記憶和你的個人經歷聯繫起來,你能夠連接自我內在的記憶越多,你的記憶能力越強,也更不容易忘記,這就是我們通過發揮內隱記憶力的作用。

記憶大師都在用的記憶方法,趕緊為孩子保存吧

通過運用想象力延展你的記憶力

愛因斯坦對想象力極為推崇,他曾說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對於設計、策劃、創作以及制定計劃等這類較為複雜的工作,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僅靠記憶力是根本不能完成任務的。如果具有了想象力,則會在做事前通過在頭腦中的反覆實驗,從而選定一個比較完善的方案,這會讓我們做事效率變高且易成功。

想象力其實強調的是知識的融會貫通。據說愛因斯坦最煩躁的時候就是通過音樂放鬆自己的頭腦,開啟自己的想象旅程,然後突然腦洞大開,想到了某些重要的理論。可以說大科學家都會通過想象力不斷拓展,找到知識的連接點,從而有了重大發現。

在趣記憶首創的冠軍記憶法中,也會用到想象力,孩子可以通過想象關聯快速記住各個學科的知識。

記憶大師都在用的記憶方法,趕緊為孩子保存吧

通過你的思維過程可以多方面構架記憶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可見,古人就很重視思維的訓練。

思維是藉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部聯繫,並主要表現在概念形成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

人們在頭腦中,運用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經驗,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過程,就是思維過程。

當你對整個事物思考得越清楚,你的記憶能力就越強。任何知識只有通過思考才會內化成為我們自己的,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我們都是被動的接受外界的知識。

我們只有通過自我的思考,理解與歸納重新發現知識的脈絡連接,就會發現所學習的新東西會打通過去的知識脈絡,形成自我的知識庫,從而你的記憶庫就變得越發強大起來。

記憶大師都在用的記憶方法,趕緊為孩子保存吧

情緒好的時候我們的記憶力也越好

我們也許有這樣的體驗,當情緒好的時候,做事情勁頭就大,效果也就格外好;當情緒低落時,效果也就差,情緒與效率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而產生的體驗,也就是對外界事物的體驗。如果外界事物符合和滿足自己的需要,人就會產生肯定的情緒,如愉快、滿意等,這時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強;反之就會產生否定情緒,如失望、憂愁等,這時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弱一些。所以在平時的時候,記得學會調節好自己,使自己保持穩定情緒,才會讓我們的頭腦保持最佳效率。

記憶大師都在用的記憶方法,趕緊為孩子保存吧

如果想成為一個記憶高手,就必須要明白,一個穩定的環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要注重保持積極的心態,勇敢地面對困難,積極地探索與思考,利用想象力與我們過去的知識作為我們記憶的啟蒙點,我們就能做一個最佳的記憶掌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