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最先被抢光的是,厕纸?警惕谣言的“自我实现”

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在国外超市出现了“一纸难求”的现象。让中国人很难理解的是,首先在超市里,被抢购一空的是厕纸;甚至为了抢购厕纸,还会发生大打出手的行为。

为什么首先被抢空的是厕纸?

其实在这个现象里,隐藏着一个社会学原理:

“自我实现的预言”;

或者称之为,预言(谣言)的自我实现。

为什么国外最先被抢光的是,厕纸?警惕谣言的“自我实现”

厕纸,体积大,单价低,毛利低,销售慢。对商家来说,这就是必须要有,但没什么价值的“鸡肋型产品”。所以对于厕纸这种品类的商品,一般超市是不会储备太大的存货量。

而第一波囤积物品的人,很可能只是在买罐头的时候,顺手多拿了几件厕纸。

由于占地面积大,厕纸减少会非常醒目。这就导致后来的人,会认为厕纸讲供不应求,开始有意识地囤积厕纸。

而这个时候,由于超市备货不足,他们就会真的买不到厕纸。

厕纸恐慌,就初步形成了。

当他们开始抱怨厕纸买不上的时候,厕纸恐慌就开始迅速蔓延,成为了“热点”。

为什么国外最先被抢光的是,厕纸?警惕谣言的“自我实现”

一旦成为了“热点”,那蹭热点的就来了。所以我们马上就看到,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出现各种花式的“厕纸梗”。不管是幽默还是恐慌,这都在反复传递厕纸短缺的信息。在“多看效应”的影响下,一些原本理性的人,也开始坐不住了,加入了厕纸抢购的行列。


厕纸恐慌,从误解,到谣言,到形成事实——这就是一个“谣言”自我实现的过程。

为什么国外最先被抢光的是,厕纸?警惕谣言的“自我实现”


而恐慌一旦形成,就很难快速消解,所以,即便是当地政府和生产商都站出来反复强调,厕纸可以满足供应,依然无法制止消费者的恐慌。迄今为止,超市的厕纸栏仍然空空如也。

牛津大学社会学家迈克尔・比格斯认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一个人X错误地相信另一个人Y具有某种品质;然后,X就会因为自己的错误想法,而改变自己对Y的一些行为;最后,因为X改变的行为,Y真的变成了具备这种品质的人。

为什么国外最先被抢光的是,厕纸?警惕谣言的“自我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大选的过程中,存在偏向性的民调结果,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会改变选民对候选人的印象,进而改变选举的结果。

举个例子:假设小特和小希两人竞选,真实民意是小特有40%的人支持,小希有60%的人支持。

但是,民意调查却说:小特有60%的人支持,小希只得到40%的支持率。看到这样的民调结果,原先支持小特的人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而原先支持小希的选民则会犯嘀咕:原来小希的支持率这么低啊,是不是她有什么问题呢?我之前的想法是不是错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小希部分摇摆的粉丝会,就会不自觉地带着挑剔、怀疑的眼光看待重新小希。于是,她的缺点被放大;有一部分人就真的认为她有问题;从而改变立场,支持小特。最后大时,就真的有60%的人投给了小特——一个错误的预言被完美地实现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自我实现的预言”确实是一种能够“颠倒黑白”、“把假的变成真的”的社会现象。我们以往认为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当今“群氓”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面临到巨大的挑战!

而在疫情蔓延,这么一种全体恐慌的状态下,还能保持基本的理性;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

为什么要说这些?

厕纸恐慌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了,为什么在今天要说这些?

因为我们需要对傻X的共识,保持高度警惕。

在国外,一些政客为了转移民众对自己不作为的愤怒,为了转移民众对疫情的恐慌,对经济下滑的焦虑;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为了竞选。正在拼命地将黑锅,往我们身上甩!

而我们很多人,还沉浸在好莱坞“正能量”大片中,盲目相信国外民众的理性。

连厕纸都相信会短缺,还会为了厕纸大打出手。这还是发生在人均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这些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

我们对于“外国劳动人民”的认知能力、和所谓的理性,真的可别太高估了。

譬如这位,曾经想竞争总统的,就已经开始对自己身为亚裔感到“有些羞耻”。开始呼吁亚裔美国人向二战时的日裔美国人学习,积极向美国展现自己的忠心,证明自己是个爱美国、愿意为美国做贡献的美国人,才不会再被人视作“病毒”。

为什么国外最先被抢光的是,厕纸?警惕谣言的“自我实现”


也许正如前“比特币首富”李笑来所说的:

傻X的共识,也是共识;我们得接受!

虽然,这话怎么听都有一股“割了韭菜,还要骂人是傻X”的味道。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对傻X的共识,保持高度警惕。

也许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是至少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就别给咱们自己添乱了。譬如在之前文章里,我提到过的“口罩擦鞋”视频,至少就别再出现了。

别人咱不知道,但咱们这十四亿人,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