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廁紙恐慌”到“亞裔感到羞恥”,“傻X的共識”需要警惕!

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後,在國外超市出現了“一紙難求”的現象。讓中國人很難理解的是,首先在超市裡,被搶購一空的是廁紙;甚至為了搶購廁紙,還會發生大打出手的行為。

為什麼首先被搶空的是廁紙?

其實在這個現象裡,隱藏著一個社會學原理:

“自我實現的預言”;

或者稱之為,預言(謠言)的自我實現。

從“廁紙恐慌”到“亞裔感到羞恥”,“傻X的共識”需要警惕!

廁紙,體積大,單價低,毛利低,銷售慢。對商家來說,這就是必須要有,但沒什麼價值的“雞肋型產品”。所以對於廁紙這種品類的商品,一般超市是不會儲備太大的存貨量。

而第一波囤積物品的人,很可能只是在買罐頭的時候,順手多拿了幾件廁紙。

由於佔地面積大,廁紙減少會非常醒目。這就導致後來的人,會認為廁紙講供不應求,開始有意識地囤積廁紙。

而這個時候,由於超市備貨不足,他們就會真的買不到廁紙。

廁紙恐慌,就初步形成了。

當他們開始抱怨廁紙買不上的時候,廁紙恐慌就開始迅速蔓延,成為了“熱點”。

從“廁紙恐慌”到“亞裔感到羞恥”,“傻X的共識”需要警惕!

一旦成為了“熱點”,那蹭熱點的就來了。所以我們馬上就看到,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出現各種花式的“廁紙梗”。不管是幽默還是恐慌,這都在反覆傳遞廁紙短缺的信息。在“多看效應”的影響下,一些原本理性的人,也開始坐不住了,加入了廁紙搶購的行列。


廁紙恐慌,從誤解,到謠言,到形成事實——這就是一個“謠言”自我實現的過程。

從“廁紙恐慌”到“亞裔感到羞恥”,“傻X的共識”需要警惕!


而恐慌一旦形成,就很難快速消解,所以,即便是當地政府和生產商都站出來反覆強調,廁紙可以滿足供應,依然無法制止消費者的恐慌。迄今為止,超市的廁紙欄仍然空空如也。

牛津大學社會學家邁克爾・比格斯認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包括三個步驟:首先,一個人X錯誤地相信另一個人Y具有某種品質;然後,X就會因為自己的錯誤想法,而改變自己對Y的一些行為;最後,因為X改變的行為,Y真的變成了具備這種品質的人。

從“廁紙恐慌”到“亞裔感到羞恥”,“傻X的共識”需要警惕!


這就是為什麼在西方大選的過程中,存在偏向性的民調結果,被媒體廣泛報道後,;會改變選民對候選人的印象,進而改變選舉的結果。

舉個例子:假設小特和小希兩人競選,真實民意是小特有40%的人支持,小希有60%的人支持。

但是,民意調查卻說:小特有60%的人支持,小希只得到40%的支持率。看到這樣的民調結果,原先支持小特的人會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而原先支持小希的選民則會犯嘀咕:原來小希的支持率這麼低啊,是不是她有什麼問題呢?我之前的想法是不是錯了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小希部分搖擺的粉絲會,就會不自覺地帶著挑剔、懷疑的眼光看待重新小希。於是,她的缺點被放大;有一部分人就真的認為她有問題;從而改變立場,支持小特。最後大時,就真的有60%的人投給了小特——一個錯誤的預言被完美地實現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自我實現的預言”確實是一種能夠“顛倒黑白”、“把假的變成真的”的社會現象。我們以往認為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在當今“群氓”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已經面臨到巨大的挑戰!

而在疫情蔓延,這麼一種全體恐慌的狀態下,還能保持基本的理性;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很奢侈的行為。

為什麼要說這些?

廁紙恐慌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了,為什麼在今天要說這些?

因為我們需要對傻X的共識,保持高度警惕。

在國外,一些政客為了轉移民眾對自己不作為的憤怒,為了轉移民眾對疫情的恐慌,對經濟下滑的焦慮;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為了競選。正在拼命地將黑鍋,往我們身上甩!

而我們很多人,還沉浸在好萊塢“正能量”大片中,盲目相信國外民眾的理性。

連廁紙都相信會短缺,還會為了廁紙大打出手。這還是發生在人均教育程度比較高的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這些國家;包括我國的香港。

我們對於“外國勞動人民”的認知能力、和所謂的理性,真的可別太高估了。

譬如這位,曾經想競爭總統的,就已經開始對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有些羞恥”。開始呼籲亞裔美國人向二戰時的日裔美國人學習,積極向美國展現自己的忠心,證明自己是個愛美國、願意為美國做貢獻的美國人,才不會再被人視作“病毒”。

從“廁紙恐慌”到“亞裔感到羞恥”,“傻X的共識”需要警惕!


也許正如前“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所說的:

傻X的共識,也是共識;我們得接受!

雖然,這話怎麼聽都有一股“割了韭菜,還要罵人是傻X”的味道。

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對傻X的共識,保持高度警惕。

也許我們做不了什麼,但是至少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就別給咱們自己添亂了。譬如在之前文章裡,我提到過的“口罩擦鞋”視頻,至少就別再出現了。

別人咱不知道,但咱們這十四億人,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