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雖然很多國家地區已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可有的國家地區疫情並不嚴重,並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同樣是身處病毒中,為何有的人卻能“頑強”抵住,在疫情中安然無恙,其中有什麼奧秘嗎?


“病毒是可防可控的,這其實也與人們是否在平時就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緊密相關。”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龍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會長姜德友對此認為,疫情高峰雖已過去,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疫情期間的一些新理念、好習慣等值得我們長期堅守,讓“新規矩”生根、好習慣落地,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很多醫生不被病毒“侵襲”是有原因的


此次疫情,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強,但很多醫護人員並沒有被病毒“侵襲”,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姜德友認為,防護到位是一方面,這也與他們小心翼翼地注意生活中、 工作中的細節不無關係,如,真正做到了勤洗手、勤消毒等。


病毒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抵禦、防範病毒對於大家來說是“長期、持久的戰役”,時刻不能放鬆。姜德友認為,疫情之後,一些新理念、好習慣等值得我們長期堅守。縱觀我國中醫史,就是一部防疫史,我國曆史上大疫小疫數不勝數,人們在抵抗疫情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好的經驗方法,我們應該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受益無窮。


很多中醫醫生在平時就會利用一些中醫方法“自我防疫”抵抗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所以他們能夠做到不生病、少生病、生輕病、生小病。這些古代中醫的防疫方法大都安全有效,卻被現在的人們所忽略。除了我們現在大都熟悉的內服中藥、針灸、養生法等,還有許多傳統的中醫防疫手段,如節制飲食、燒燻佩香、藥酒、藥浴等等。這些手段大都經過廣泛的臨床應用,行之安全有效,值得借鑑。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六種情況宜戴口罩,也可隨身帶個香囊


在疫情期間,很多人已經養成了一些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在家吃飯等等,而這些“衛生細節”在有的國家已經融入到生活日常,並帶來眾多益處。


姜德友介紹說,比如,日本是全球聞名的口罩消費大國,並形成了一種“口罩文化”,無論走到哪裡,你都會看到戴著口罩的男女老少,這樣既可以防止吸入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也避免在自己感冒的時候傳染他人。眾所周知,日本人口密集,尤其地鐵,擁擠程度也是各國所不及,但僅“戴口罩”一項,就能對避免病毒上身,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姜德友建議,疫情過後,“戴口罩”的習慣也要養成,他建議在六種情況下宜佩戴口罩!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例如:公交車,班車,大巴,地鐵,火車,高鐵,飛機等;


②去醫院的時候。無論是自己看病還是探望病人,在去醫院的時候都應該佩戴口罩;


③患者和人近距離接觸的時候。近距離接觸謹防飛沫傳播;


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時期,需要在相對密閉的或者人多的空間中停留較長時間的時候;


⑤在同一個辦公室或者班級內,有同事或者同學出現感冒、肺炎的時候;


⑥霧霾天氣在室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


此外,傳染病高發期間,也可以隨身帶個香囊,中國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經》記載燻草等藥物,“佩之,可以已厲(癘)”。民間也有一些佩香習俗,如在元旦前後佩戴“屠蘇袋”,主要為屠蘇、虎頭丹等藥材裝入絳囊製成。端午之時,將菖蒲、艾蒿、蒜頭等插掛門窗上,用白芷、丁香、木香等香料做成香袋佩戴在身上,達到芳香逐疫的效果。人們還將“錦紋大黃酒浸陰乾,佩戴身上,時時嗅之”,運用於旅行防疫。


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做香囊,裝些蒼朮、霍香、九節菖蒲、檀香等芳香類中藥,放到枕邊、桌旁啊,隨身攜帶,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


讓“握手禮”變成“拱手禮”


姜德友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應該從“手”入手。有必要開始反思握手、親吻與擁抱等接觸式的禮儀方式是否適宜,“我建議將現在的握手禮變為拱手禮、抱拳禮。現在有的國家還將鞠躬禮作為社交的基本禮儀,避免接觸的同時阻斷了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傳播。不過,鞠躬禮對於一些腰腿不好的人群而言具有難度,而拱手禮、抱拳禮簡單易做,從周代起一直盛行於各朝代的民間社會,在我國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只要國家積極倡導、市民努力垂範,相信大家很快會習慣這種禮儀方式。”


還要做到“勤洗手”。出門不亂摸,回家勤洗手、可用消毒液或75%酒精消毒。旅途在外不方便洗手,可以使用消毒巾。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眼睛、嘴巴、摳鼻。漱口與洗手是配套的,漱口有利於將口腔和喉嚨內的致病微生物排出,也可以溼潤咽喉,增強嚥喉自主防禦病邪的能力。


除了勤洗手,回家先洗臉、也要勤洗澡。泡澡時可放些中草藥,以花草類為主,即可達到解毒防疫之效。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試試“藥浴取汗法”。藥浴可廣泛應用於疫病的預防,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用“桃根煮水浴兒”,明代《本草綱目》載:“白茅香、茅香、蘭草並煮湯浴,闢疫氣。”


垃圾分類、減少浪費、

公筷制度等更要大力倡導


疫情過後,在一些生活細節上,如垃圾分類、減少浪費、公筷制度等,更要大力倡導。姜德友列舉了諸多“良好生活習慣”項目,如果養成,受益終身。其中幾項亦即是中醫“傳承性”的生活習慣。


1

注意飲食衛生。


古人通過規劃飲食、保護脾胃來預防疫病。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雲:“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這表示先民非常注重食物的新鮮衛生。所以,家裡有剩飯、隔夜飯要儘量不吃,飯菜不要做得過多以減少浪費。建議大家吃飯時要分餐,無論是在家或是在外就餐,都要使用公筷公勺。

2

注意飲食養生。


中醫對飲食平衡是非常有講究的,食物分為寒熱溫涼,須瞭解自身體質制定“飲食方”。比如,陽虛體質可在早上吃些溫熱食品;中午陽氣比較盛,可以吃一些偏涼的食品;到傍晚的時候陰陽交替、可食用寒性熱性混雜的食品。

3

養成漱口、護鼻的習慣。


吃完食物要養成漱口的習慣,也可採用中藥漱口,用菊花、蒲公英等泡水漱口,對防疫起到一定作用。古代典籍記載,在鼻子處抹香油、胡麻油等也有防禦作用。

4

注意家居細節。


房屋要清掃乾淨。被褥要定期晾曬。家人洗衣服要分洗,個人的衣服也宜分洗。抹布定期消毒、換新。為減少致病微生物經紙幣傳播,宜多使用電子貨幣。

5

大力倡導垃圾分類。


一段情,反覆的掂量,最後加深了歲月的綿長。一路追趕裡,一路追憶裡,最後得到的是什麼,最後又失去的是什麼。垃圾是產生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溫床,對有用垃圾回收利用,對無用垃圾要及時無害化處理。本次疫情警示我們:及時進行無害化垃圾處理可有效抑制病菌的滋生和擴散,刻不容緩!


姜德友認為,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防疫都不能鬆懈,“回望過去,人類文明史上每一次突發、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都是以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的。經歷了這場磨難,我們的應對機制必將更加完善、相關知識更加豐富、精神意志也必然更為堅強。綜合反思疫情帶來的經驗教訓,保留和延續防疫期間的文明習慣,是我們保證悲劇不再重複上演、迎接未來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姜德友,醫學博士,二級教授,龍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導師,姜德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導師,黑龍江省名中醫、龍江名醫、黑龍江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歷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金匱要略學科帶頭人,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帶頭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金匱要略》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龍江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江醫派負責人,全國中醫(臨床、基礎)優秀人才研修項目授課專家,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臨床思維專業委員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學術流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仲景學說分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會長,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委保健委員會幹部保健專家。


主治心衰、心律不齊、糖尿病及合併症、肝炎、肝硬化、風溼及類風溼、痛風、胃腸病等內科疑難雜病。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老年日報》電子版 搶“鮮”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抖音號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快手號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名醫有約】為何有人能“頑強”抵住病毒!姜德友教授呼籲大家務必做好這些事!

記者:李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