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縣:倡導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綠色文明祭祀 倡導時代新風

追憶,是最深的哀思;傳承,是最好的緬懷。

“家裡孫輩、曾孫輩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聽大人們講述祖爺爺當年英勇衝鋒、保家衛國的故事……今年的家族祭祀莊重而簡潔,意義更加深遠!”清明時節,為倡導文明祭祀,保護綠水青山,防止出現輸入性疫情和人員聚集性感染,紅色革命老區武鄉縣開展“移風易俗·文明緬懷”實踐活動,大力倡導以敬獻鮮花、栽植花草、網絡祭掃等方式寄託哀思,共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

“代”祭掃——

千里寄情,英雄長存

武鄉縣:倡導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青松翠柏,哀思綿綿。

往年,一到清明,都會有來自全國多地的烈士親屬在武鄉縣八路軍零散烈士集中安葬墓園祭掃、緬懷親人。在此長眠的2266名八路軍零散烈士來自山西、河北、河南、四川、湖北等13個省市,其中有名烈士1648名、無名烈士618名。

4月5日,為有效防控疫情,避免人員大範圍流動、扎堆聚集,武鄉縣在八路軍零散烈士集中安葬墓園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代為祭掃活動,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八路軍零散烈士集中安葬墓園安置服務站等單位共計20餘人,代表廣大民眾為革命烈士敬獻鮮花、擦拭墓碑、塗描碑文,以致沉痛悼念、表達無盡哀思。

“英雄精神永垂不朽,代表群眾祭掃先烈是我們的責任和榮幸。”墓園安置服務站主任劉曉維說,“很多烈士親屬看到後給我們打來電話表示感謝。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讓革命先烈的精神、信念在這裡延續。”

“雲”追思——

銘記歷史,鼓舞鬥志

武鄉縣:倡導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血!鮮紅的血,如注地從英雄指揮員的頭部、胸部、腹部湧出……”武鄉縣“悠悠朗讀”志願服務隊創始人劉東萍情感充沛的聲音觸及心靈,彷彿讓聽眾置身於當年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為了緬懷先烈忠骨,追思英烈偉績,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武鄉縣委宣傳部、武鄉縣精神文明創建服務中心聯合武鄉縣融媒體中心、悠悠朗讀志願服務隊組織開展“心中有敬意弘揚先烈精神”紅色經典線上朗誦作品展播活動,以朗誦的方式講述11名抗日戰爭時期犧牲在武鄉的副團級以上八路軍將領故事,用深情與哀思表達敬仰和懷念之情。

“弘揚太行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我們講述先烈故事,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老區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堅定全縣人民群眾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朗誦者原旭峰說。

“清明”祭——

綠色新風,文明先行

武鄉縣:倡導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今年,我們號召村民錯峰掃墓、文明祭祀,還提供贈鮮花、送樹苗、代寫卡片等服務,讓清明更‘清明’。”連日來,遍佈全縣14個鄉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們每天天矇矇亮就趕往各宣傳點,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分配整理文明祭祖需要的黃白菊花、柏樹樹苗、寄思卡片,為廣泛宣傳文明祭祖做好準備工作。

湧泉鄉佈置“追思牆”,志願者主動代筆寄寫哀思,為親人緬懷祈福;韓北鄉在重要路口、岔道設立文明祭祀服務點,倡導祭祀新風,推行綠色祭祀;大有鄉種下“哀思樹”, 紀念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犧牲的先烈,用行動建設美麗家園;洪水鎮“文明祭祀、守衛青山”志願宣傳入田間、進農戶;故縣鄉一束鮮花換一份香紙蠟燭,用更溫情的方式勸導人們除陋習、倡新風……一時間,從社區到街道,從鄉村到山野,“送您一朵鮮花,請把火種留下;贈你一張卡片,寄託綿綿哀思;給您一棵小樹,守衛綠水青山”活動人人皆知、廣泛響應。村民們預防森林火災的風險意識明顯增強,自覺摒棄焚紙、燒香等不安全的祭奠方式,把慎終追遠、祭奠故人的傳統習俗和善良願望,用更加環保、生態、理性的方式表達。

武鄉縣:倡導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只要有真摯的情感,無論何種形式,同樣可以追思親人。”傳統習俗因時而變,不經意間,移風易俗在老區武鄉蔚然成風,環保文明觀念已深入人心,助推了文明祭祀新風尚的形成。(來源:武鄉新聞中心 郝建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