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上篇我們講到通過不斷擴展“蒙古人”集團這個概念,蒙古帝國迅速擴張成橫跨歐亞的大帝國。詳見:

“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13世紀中葉的蒙古帝國

但是大家知道,因為古代通訊技術落後,一個國家很難維持龐大的疆域。那面對這前無古人的廣袤領土,蒙古統治者將採用何種統治管理方式解決這個難題呢?

答案是:將蒙古帝國打造成一個由多個汗國組成的聯邦。汗國在蒙古語中被稱為“兀魯思”,意為“人眾”。各個汗國的首領被稱為“汗”,而“汗”的統帥被稱為“大汗”或者“可汗”,這裡的“大汗”可不是隨便一個草原首領都能當的,他必須是草原的霸主。

“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蒙古帝國實際上就是由一位“大汗”統領著多位“汗”而形成的多元複合體。以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在位時為例,忽必烈直接統治的大元作為其他汗國的宗主國,並且與其他汗國共同構建成蒙古帝國。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其他的汗國都有自己完整的管理系統,他們並不屬於元朝。

“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正是在這種相對開放的組織模式下,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進入了被史學家杉山正明稱為“蒙古和平”的時期。

當時的歐亞大陸在蒙古帝國的治下,形成了一種寬鬆安寧的秩序,有效推動了世界的一體化:

歐亞大陸上,原本林立的關卡已被一掃而光,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以及伊爾汗國通過陸路將歐亞各地連為一體,中斷已久的絲綢之路得以重煥生機。

“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海洋上,除了向東南亞地區數次派兵征伐,大元還與攻入西亞的伊爾汗國(忽必烈弟弟旭烈兀所建)聯合,在從東亞到現伊朗地區的廣大印度洋海域上,進了直接控制東西海上航線的種種嘗試,極大地促進了海上貿易。

“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張立平 漲海聲中萬國商——元代泉州港

總而言之,在大陸與大洋兩個方面,蒙古帝國都展開了歐亞一體化的擴張道路,世界史從此進入了新紀元。

不過,從14世紀中後期到15世紀初,蒙古帝國的四個汗國相繼解體,咱們下篇就講講蒙古帝國的漫長後世。

“蒙古和平”——世界一體化的開端

本文解讀書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