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weiwei——這些年,兒子帶我玩過的遊戲

媽媽,weiwei——這些年,兒子帶我玩過的遊戲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在讀《遊戲力》,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是腦海裡不時地浮現出我和兒子在不同年齡段玩過的遊戲,而這些遊戲在我看了書之後才領悟它們起了多大的作用。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兒子帶著我玩這些遊戲,所有的遊戲都是他設想出來的,而我只是個跟隨者。

“weiwei”——我們之間的特殊語言


“weiwei”是兒子還不會說話時發明的詞語。當他說"weiwei"的時候我就明白他想讓我以他手上拿的玩偶的身份來和他說話。天知道我當時是怎麼理解到這個詞的意思的。

最開始只有巧虎有這個殊榮,他總是把巧虎遞給我就讓我“weiwei”。那時候他甚至還不太會叫“媽媽”。後來會叫媽媽了,就說“媽媽,weiwei”。可是別的話他還不太會講啊,就只有我自己拿著巧虎在那絞盡腦汁的自言自語。天哪,這對於我這個理科生來說不知道有多難,我哪裡有那麼多想象力去編造啊!通常在我詞窮得開始胡言亂語的時候,他還意猶未盡。有時候“weiwei”這個詞對於我來說就是個噩夢,就像上學時老師說45分鐘寫一篇800字的作文一樣痛苦。

不過“weiwei”有時也幫了我大忙。兒子不喜歡刷牙,我就對他說“牙齒裡的小蟲蟲要把你打敗了”。他會立馬說“媽媽,weiwei”。我就會以小蟲蟲的口吻說“七喜,我在吃你的好吃的呢。你今天吃的肉肉,餅乾,還有糖。啊!簡直太好吃了!”表演的內容還要隨著刷牙的進程而轉變:“啊,這是什麼味道?你刷牙了!天哪,這太恐怖了,我最討厭這個味道了!”。在刷牙最後,我還要說一句“啊!我被你打敗了!”

後來兒子會說話後,我就開始進行引導式的“weiwei”。我說“我今天帶了好多厲害的兄弟來,你肯定打不敗我!”他就會說“哼!我今天也帶了更厲害的牙齒警察(就是牙膏),你肯定打不敗我!”我說“什麼?你才不會刷牙呢,你最討厭刷牙了!”他就說“我會刷牙的,我讓媽媽好好刷,肯定打敗你!”有時候我要給他用牙線,就會說“我今天的兄弟藏在牙齒裡,就算你刷牙也打不敗我,除非你用牙線!”。兒子就會立馬對我說“媽媽,快給我用牙線!”咋樣,孩子是不是特好哄啊!

也許你會說,不就是刷個牙嘛,至於那麼麻煩麼,直接強制就好了啊。是的,有時候要較勁腦汁“weiwei”確實挺累的,強制是最容易使的方法。但是我不想日後兒子一刷牙就想起我生氣的臉,不想他以後討厭刷牙,希望刷牙能帶給他一個愉快的記憶。

其實之前“weiwei”我並沒有想太多,只是跟隨孩子的方式,想著通過“weiwei”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語言學習過程以及很好的鍛鍊表達能力的過程。看了《遊戲力》之後,我才領悟“weiwei”不僅降低了孩子刷牙時的恐懼及焦慮心理,增進了親子關係,還通過打敗小蟲蟲而增強了自信心及力量感。

孩子都有天然的療愈自己的能力,大人只要不做絆腳石就好。

隨著兒子長大能說的話多了,他開始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角色扮演就是“weiwei”的一個翻版,是很多孩子都愛的一個遊戲。它不僅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社會化(比如玩醫生護士遊戲,照顧嬰兒遊戲),還能幫助其進行自我心理修復。

我上班後陪兒子的時間就少了。每天早上出門都跟拉鋸戰似的。小的時候他會哭鬧,長大一些就會讓我再多陪他一會再走。我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緩解他這種情緒,只能下班後多陪陪他。有一天,他拿了一個玩具跨到自己胳膊上對我說:“假裝這是我的包啊,我現在去上班,然後你不讓我走,你要哭,但我還是走了。"於是我就按照他的要求哭喊著不讓他走,他就跟我說“不行啊,我得走啊,不然就遲到了,領導要罰錢的。”呀,這不都是我之前給他說的話麼?後來他走了之後我就假裝哭的更傷心了。很快,他就挎著包回來了,此時我要裝作異常高興地說“你這麼快就回來拉!真是太好拉!”有一段時間,兒子真是很愛玩這種遊戲。玩了一段時間後,每次在我上班走時,兒子都會主動送我到門口,並說“媽媽,祝你好運!”

兒子現在很少說“weiwei”了,他經常會說“媽媽,假裝我是...,你是...,然後我...,你就..."。我也不用再絞盡腦汁編故事了,只要做個跟隨者就好。而我慢慢也能從他的假裝遊戲中讀懂他此時因為什麼事情而高興,因為什麼事情而焦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