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最窩囊的一位皇帝,因醉酒後的一句玩笑話,寵妃捂沒氣了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關於歷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給您帶來一點點知識和分析,就是小編的榮幸,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死因最窩囊的一位皇帝,因醉酒後的一句玩笑話,寵妃捂沒氣了

司馬曜是中國東晉時期的皇帝,也是東晉時期最有權力的一名帝王。司馬曜在位期間,國家治理的還算不錯,到了後期卻因為和司馬道子爭奪權力,漸漸開始不行了。生活中的司馬曜貪圖美色,喜歡享樂,飲酒作樂是他的最愛,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才導致他的死亡。有一次司馬曜去後宮張貴人那裡,他的皇后王法慧很早以前就去世了,司馬曜並沒有再立皇后,而是常常去張貴人這裡。他在喝了很多酒之後對張貴人開玩笑,他說張貴人快三十歲了,年老色衰,還沒有為他生下一個皇子,明天要廢了她,重新找一位貴人。

死因最窩囊的一位皇帝,因醉酒後的一句玩笑話,寵妃捂沒氣了

酒後吐真言,無論司馬曜是不是這麼想的,但是張貴人是把這些話記在了心裡。她看著已經醉了的司馬曜,心想,自己明天就要被廢除了,今天還不如殺了司馬曜。於是,她讓那些在皇帝身邊的隨從還有自己的奴婢都退下,讓自己最信任的一名宮女趕來,她們一同用被子活活捂死了司馬曜。張貴人隨後對外宣稱司馬曜死於魘崩,司馬道子本來就與司馬曜勢不兩立,司馬曜一死他也很開心,就沒有去追究他為何而死。後來,司馬德宗作為皇太子繼承了皇位,張貴人在這個時候偷偷從皇宮裡逃了出來,其實張貴人根本不用擔心被人追究,司馬德宗也是一個愚笨之人,他想不到去追究司馬曜是如何死的。

死因最窩囊的一位皇帝,因醉酒後的一句玩笑話,寵妃捂沒氣了

司馬曜四歲時被封為會稽王,鹹安二年(372年)晉簡文帝駕崩前夕被立為皇太子並繼承皇位,時年十一歲。最初由大司馬桓溫輔政,寧康元年(373年)桓溫死,又由從嫂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聽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歸政,實權由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在謝安等的輔佐下,擊敗前秦大軍,贏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保全了東晉王朝的國運。孝武帝當政的最大亮點就是皇權的恢復。自司馬睿開國江左、與琅琊王氏''共天下''以後,東晉皇帝''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這就是所謂的門閥政治。七十年來,琅琊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相繼粉墨登場,左右朝政,架空皇帝。孝武帝之父簡文帝司馬昱臨終時,甚至都萌生了放棄天下、讓與桓溫的念頭,可見司馬氏皇權已跌落到最低點。孝武帝即位後,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當國,孝武帝也只能''富於春秋,政不自己''。淝水之戰後,孝武帝展開了對皇權的伸張,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在短短几年間排擠了陳郡謝氏,成功實現了''威權己出''。孝武帝之所以能迅速衝破門閥政治的格局而恢復皇權,主要原因並不在於他自己的能力和才幹,而是因為士族門閥日趨沒落,到此時人才已凋零殆盡。正如史學家祝總斌所說:''掌握東晉政治軍事大權的高級士族開始有王導、王敦,其後有庾亮、庾冰,再後有桓溫,而到孝武帝時,卻沒有這樣一些可以左右政局使君主俯首聽命的人物了。''坐鎮荊州的桓衝沒有其兄的能力與威望,且在淝水戰後不久死去;謝安雖對淝水之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但在戰後就屢遭讒毀,處於功高不賞的尷尬境地,再加上他本人仍不失名士風骨,不願兵戎相見,遂主動交出權力。孝武帝正是抓住了士族門閥無人的機會,恢復皇權終見成效。

死因最窩囊的一位皇帝,因醉酒後的一句玩笑話,寵妃捂沒氣了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