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賺來的100萬

十一假期遇到的一個朋友,那天晚上我們相約吃了個大排檔,喝了點酒後他跟我說起了他的生活。


下班後,賺來的100萬


他說:“一轉眼,咱們畢業這麼多年了,你有沒有想念曾經的讀書時光,真的,我特別懷念。”

我沒有回答,聽他說了下去。

“看看現在的自己,在單位裡就是熬日子,每天做著同樣的工作,沒有目標、沒有希望,花費越來越多,工資卻只有3000千,啥也幹不了,倒是你,活出了你自己,真讓人羨慕。”

我苦笑了一笑,不反駁,問了他:“你既然不想這麼混下去,有啥計劃嗎?”

他愣了一會說:“有想過很多,想過開咖啡館,還想過去學攝影,做一個灑脫的攝影師......."

這裡廢話太多,總而言之,這位朋友想的挺多,但一落實到實處就收手了,對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滿意,想要掙脫出目前的困境,又捨不得手裡的鐵飯碗。

而這個鐵飯碗呢,很多時候你的收入取決於職級,而不是你乾的好不好。

所以,他只能一邊拿著不滿意的工資,一邊抱怨而妥協著,用一個現在很流行的形容就是日常“喪”。

《約翰克里斯多夫》中寫道:“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候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有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機械、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二三十歲,最怕的就是隨波逐流,終日無所事事,陷入死循環裡不可自拔。

二、

我身邊還有一個人,一位80後姐姐,也在體制內,幸運的是她在體制外殺出了一條路,副業月收入近3萬。


下班後,賺來的100萬


雖然上面主人公經歷過的她也在經歷著,不過她卻興趣廣泛且自律,怎麼說?

這位姐喜歡寫作和旅遊,在單位也是宣傳部負責寫寫稿子的人,除了工作上的稿

子,她也會時常寫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旅行見聞,每週都雷打不動的寫上幾篇。

慢慢的竟成了單位裡小有名氣的才女,並且開始有報社、雜誌社向她約稿,她的稿費,也從最初的一兩百到過千。

前兩年,搭著自媒體的風口,從今日頭條到專欄,粉絲也從那座小城迅速擴散。

靠著自己的努力,硬生生闖出一片文藝路。

上次見到她時,她正在籌備自己的第一本書,據說後來效果還不錯,第二批已經賣完了,短短几年自己手裡的存款也從幾萬達到了百萬。

她說接下來要多攢點影響力,打牢地基,等哪一天搬不動磚了,也有資本對抗中年危機和養老。


認真且充滿鬥志。


三、

會賺錢的人,往往眼光也更長遠。

你花在自己身上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刻給你答案,找準一條路死磕,終有一天你會看到質的成就。

年齡越大,往往拼的就是資本,而不是時間了,而積累資本的過程並沒有多少捷徑。


賺錢是這樣,投資也是如此。

經常會有人私信給我,想理財希望給條路子,就這麼簡單粗暴。

講真,其一你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力我一概不知,其二理財就是資產配置,現金類、保障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搭配在一起,分散投資,才能儘可能的增加收益降低風險。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不是沒有道理的。


下班後,賺來的100萬


一個積累的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努力工作並不斷提升自己打造雪球,用理財滾大雪球。


雙管齊下,越活到最後,人生才能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