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經濟・新模式」河北:農機裝“大腦”農業“加速跑”

「雲經濟・新模式」河北:農機裝“大腦”農業“加速跑”

長城網訊(記者 董達)當下,燕趙大地染新綠,春耕春播正當時。在廣袤田野中,北斗導航儀、激光平地儀、植保無人機、精量播種機“大顯身手”,描繪出一幅農業大省的“科技春耕圖”。

農機裝“大腦”,助推農業轉型升級

4月2日,在河北省成安縣成安鎮南魚口村,一輛大型深耕機穿梭田間,駛過之處,“泥浪”翻滾,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大片田地被翻整一新。不遠處,2臺正在噴灑除草劑的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在麥田上空飛過,一層薄霧灑落田間。

「云经济・新模式」河北:农机装“大脑”农业“加速跑”

技術員正在安裝深耕智能模塊。董達 攝

“我們的深耕機全部安裝了智能模塊,這個‘小盒子’可有‘大智慧’!”成安縣俊山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李書平告訴記者,深耕機安裝了智能模塊後,作業面積、深度都有監測,達不到標準還會報警提醒,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

農機一小步,農業一大步。智慧農機落地應用,推動農業生產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瓜果蔬菜什麼時候該澆水?溫度、溼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合理供給?在傳統農業生產中,種植人員只能憑經驗、靠感覺。如今,在科技的驅動下,河北省在農業生產中已經實現了實時定量、“精確”把關。

在邯鄲市垚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溫室內,不見種植人員的身影,但一排排新鮮嫩綠的無土栽培生菜在營養液種植池內長勢喜人。

“這個智能溫室是全自動控制的。各類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溫室內溫度、溼度、光照強度,並在手機和電腦上顯示。我們坐在辦公室,動動手指、點點鼠標就能控制溫室內的設備,太方便了!”邯鄲市垚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俊山說。

農機“跑”全程,省時節本產量高

近日,記者在南宮市潤農糧棉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棉花全程機械化示範田看到,從整地、施肥、播種、除草、覆膜、中耕、化控、治蟲、採收、秸稈收集(還田)到殘膜回收,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

全程機械化給棉花種植帶來了怎樣的新變化呢?

「云经济・新模式」河北:农机装“大脑”农业“加速跑”

棉花3膜6行精量播種機作業。南宮市農業農村局 供圖

“再過20多天,我們就要用上棉花3膜6行精量播種機進行作業,噴灑除草劑、蓋膜、滴灌管鋪設、覆土播種等環節一次完成。較以前來說,作業效率提升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南宮市潤農糧棉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機手丁宗乾說。

新型農機不僅大幅提高作業效率,節本效益也很明顯。

該合作社負責人朱國榮介紹,棉花3膜6行精量播種機畝均可節省種子48%,如果每畝種子按35元計算,每畝地能夠節省種子成本16.8元。同時,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減少了放苗、封土環節,按照每工60元計算,每畝地可節省54元左右的工費。

由於該示範田引進大型、高效作業機械,使得各生產環節作業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據棉花專家測產,該示範田369.1公斤/畝,較南宮市籽棉平均產量每畝增長119.1公斤,增幅47.6%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局局長戎美瑞介紹,目前,河北省小麥、玉米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2020年河北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要提升到83%以上。

催生新業態,“田保姆”讓服務專業

在今年春耕一線,記者發現從事農機服務的“田保姆”越來越多,不僅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提供更貼心的服務,也為小農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今年春耕,從深耕到播種,20多天就全乾完了!”談到農機社會化服務,河北省成安縣道東堡鄉柴要村興林家庭農場負責人陳敬明讚不絕口,“這要是在以前,5000畝地要幾十個人一起幹40多天才能幹完。”

有了農機合作社提供的專業化服務,陳敬明現在是“只管站在田頭看,不再腳踩泥土埋頭幹”。

「云经济・新模式」河北:农机装“大脑”农业“加速跑”

植保無人機在麥田作業。董達 攝

在河北,農戶不僅可以自選“服務”,還可以選擇更省心省力的全託管式模式。

“我這20畝地選擇了全託管,農機專業合作社給咱提供從種到收的一條龍服務。”河北省曲周縣大河道鄉前河道村農民王合臣自此當上了“甩手掌櫃”。

王合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地一年交800塊錢,啥都不用管,託管方把收好的糧食送到家。自己在外打工,一天能掙300元錢,如果農忙時回家收麥子,耽誤兩天就損失好幾百元,還是託管出去更划算,不僅糧食產量高,而且靠打工還能增加收入。”

據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目前全省共有2600餘個農機服務組織,通過流轉土地,提供全託管、半托管等服務,讓農民種田省心省力又省錢。

今年,河北省將大力實施農機智能化提升工程,加快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支撐。

網易刊登此文僅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代表網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