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人民日報

16小時前 · 人民日報官方賬號

清明,連接生者與死者,連接生態、生命和生活。對於阡陌縱橫的農業中國來說,清明是“浸種耕田莫延遲”的節氣,人們“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完成與自然的首季對話;對於借景抒懷的文化中國來說,清明是“佳節清明桃李笑”的季節,“風乎舞雩,詠而歸”;對於仁義孝悌的道德中國來說,清明是“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節日,飽含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的深切情思。

2020年的清明節,與往年不太一樣,交織著冷暖與悲歡,承載著壓抑與焦慮,融合了感悟與思考。

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年初,當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掠過武漢,一場疫情“大流行”的風暴席捲全球。面對疫情,一個政黨沒有放水流舟,而是以舉國體制,跨越山海去拯救生命,以“切實的改變”贏得民心,贏得世界的讚賞。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很多人以非凡的勇毅,為生命“拼了命”。梁武東、李文亮

、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尹祖川、黃漢明、馬承武、鄭勇……他們中有醫務人員、基層幹部、退役軍人、民警輔警、志願者。如今,我們耳畔依然能聽到許多平凡英雄“偉大心靈的迴響”:“我自願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該上戰場”、“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若有戰,召必回”……許多“戰士”一躍而起,立下誓言,以生命奔赴使命。

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豈曰無碑,山河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永久留存著英雄的一席之地,用來追思過往,省思現在,念想未來。

讓我們記住他們,緬懷以命相搏,護山河手足無恙的忠勇之魂。這些中華兒女開拓的精神曠野,拓展了人類的精神疆界,他們用生命的刻刀刻下了不泯的篇章,用精神的金石豎立了不朽的豐碑。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清明,無關樹底清風、明月萬里的風月吟誦,也了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的踏青興致。因為,於國於家,總有一些生離死別的人和事,值得銘記,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

今年清明,我們確實更需要用一次對話思念逝者,用無數的禮讚,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今天,國務院發佈公告,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既然歷史曾極度悲愴,就讓人們以一種虔誠安靜的儀式,讓逝者和生者一樣披覆尊嚴。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以這樣一種莊嚴的方式紀念英烈,用這樣一場特殊的儀式送別英雄,只願英烈奮鬥不息的理想,在我們這個時代,絢麗綻放;英雄敢於擔當的精神,千古不朽!

從災難的另一個向度看,在劫後餘生裡,中華兒女從凜冬淚揮走到春暖櫻綻,對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生活的這個國家、誕生的這個民族、身處的這個群體,有了不一樣的情感認知和心靈皈依。一場戰役,有時只是時間繩索上打的結。而對我們遇見的那些逝去的英雄,卻需要深入骨髓地駐足回望,是他們護佑我們生命,讓精神生長有木可棲。他們當被長情以待,值得永遠禮敬與歌頌。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回首來時路,白雲深幾重。我們曾被嘲諷、汙名、抹黑,但走進四月,我們已然走出至暗時刻,正穿越苦難走向光明。今天,在無限春色裡,長久的困守與緊繃後,我們邂逅了春天和笑靨如花的人。在神州大地,生活的萬千氣象也鋪陳開來,春耕的號子、城市的煙火、機器的轟鳴、飛馳的列車……感謝中國人的努力,讓磅礴的力量勢不可擋。

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生當精彩,死亦安息,生死兩安。這裡,我們也願失去親人的人們,在記憶裡默默療傷。淚水之後,能從悲愴的情緒裡抽離,涅槃重生,投身眼下生活的細節,也在心中的原野耕耘播種、修籬種菊,熠熠向陽、蓬勃生長,不斷走向生命的遼闊。

全國性哀悼,致敬每一個逝去的生命


當前,中國的抗疫還在繼續,境外的抗疫激戰正酣。再卑微的生命,心中也有澎湃的江河。願我們珍惜生命,為遠方一星未眠的燈火,為天際一隻掉隊的孤雁,為門外一個行乞的流浪者,為路旁一棵遲萌的草芽,因為,生命無價,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我們銘記。

蝶舞醉芳菲,泣淚梨花前。清明時節,讓我們一起致敬生命,緬懷英烈,禮讚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