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扶貧幹部戰疫扶貧“齊步走”

深圳晚報

深圳扶贫干部战疫扶贫“齐步走”

河源市紫金縣瓦溪鎮四聯村的蔬菜基地。受訪者供圖

深圳扶贫干部战疫扶贫“齐步走”

大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林澤嘉(左三)與村兩委幹部召開疫情防控動員會。 受訪者供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新的更大挑戰。

2020年2月21日,根據中央、廣東省、深圳市的有關要求,針對援受兩地務工用工復工、扶貧產品運輸銷售、扶貧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圳市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特制定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深十條”),以戰疫防控成果確保脫貧攻堅成果,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戰疫防控成果,堅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深入貫徹“深十條”,深圳各對口幫扶指揮部通過實地調研,因地制宜,推出了相應的幫扶“硬舉措”,切實保障脫貧攻堅決勝任務完成。

近日,深晚記者採訪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以及眾多第一時間回到扶貧崗位的深圳扶貧幹部,記錄他們在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雙線”戰役中,“兩手抓、兩不誤”的故事。

深河扶貧故事

滯銷的春甜桔賣出去了 急需的百香果苗運進來了

2月28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後,7輛貼有“深圳幫扶河源務工人員返崗接送專車”字樣的大巴從河源出發,開往深圳。當天,共有121名河源貧困村務工人員抵達深圳各個區(新區)的企業所在地。從“家門”到“廠門”的精準接送,這是今年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簡稱深河指揮部)開展的首次“點對點”河源市貧困村勞動力返深返崗就業行動。

深河指揮部副總指揮成嶂旻形容這次行動是一場雙贏:一方面幫助深圳一些企業緩解了勞動力緊缺問題,推進復工復產,另一方面解決被困勞動力“出不來”的問題,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出臺“深河七條”化解返貧風險

幫助河源貧困戶實現抗疫復工、就業脫貧,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深河指揮部對口幫扶河源的一個微側面。

疫情發生以來,深河指揮部連續出臺重磅文件,精準施策,為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今年2月11日,深河指揮部專門成立了“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強對貧困人口的調研評估,以便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從2月中旬開始,深河指揮部全體成員分為精準扶貧、產業共建、社會民生等小組,在深河指揮部總指揮、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渤的帶領下,聯合河源市扶貧局、深圳駐各縣區工作組深入河源各個縣、村、共建產業園區開展調研走訪工作,對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214個省定貧困村進行了全面摸排。

“貧困戶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外出務工等方面受了什麼影響,我們都逐村逐戶摸清楚搞明白。在此基礎上,按照收入受影響的原因、受影響程度分類分級精準施策。”成嶂旻表示,貧困村受疫情影響主要在三方面:一是農戶春耕生產和農產品外銷受阻;二是一些企業受疫情影響復工復產難,直接影響貧困勞動力及時就業;三是部分扶貧項目推遲開工、延期復工。

調研統計結果顯示,共有2008名貧困人口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其中39個貧困人口有直接返貧風險。

在此調研基礎上,以“深十條”為背景,3月2日,深河指揮部印發了《關於助力河源打贏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阻擊戰工作措施的通知》,圍繞深圳、河源兩地務工用工復工、扶貧產品運輸銷售、扶貧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出臺了七條具有針對性的抗疫扶貧措施,簡稱“深河七條”,助力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

3月13日,深河指揮部又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共建產業園區企業復工復產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對口扶貧專項資金中撥付500萬元,全力支持深河兩市8個共建產業園區復工復產。3月31日,為進一步夯實責任,深河指揮部再一次印發了《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關於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向各縣區劃撥2140萬元經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又提供了一條有力保障措施。

線上線下結合

擴大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銷售渠道

3月23日晚,一則“滯銷的春甜桔都賣光了”的消息刷屏了深河指揮部成員和扶貧幹部的朋友圈。第二天一早,河源市紫金縣義容鎮均安村農戶李煥良趕赴果園採摘新鮮的春甜桔,發往深圳,而在一個多月前,李煥良還在為桔子的銷路發愁。

因疫情造成的物流受阻,使得原本不愁出售的廣東省級優質稀有水果——春甜桔,到了收成季卻罕見地陷入了銷路不暢的情況。2月底,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派駐河源市紫金縣義容鎮下青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楊瑜、均安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謝偉東瞭解到農戶們的困境後,第一時間到種植園瞭解情況。“整個紫金縣春甜桔的種植面積大,與李煥良一樣的農戶也多,僅均安和下青溪兩村滯銷的春田桔加起來,就有近6萬多斤。”謝偉東說,摸清了情況,幫扶工作也就有了新思路。

聯繫深圳對口幫扶單位,向愛心企業宣傳,開通電商渠道,通過楊瑜和謝偉東等扶貧幹部的努力,春田桔的銷量有了明顯的改善。3月中旬,深河指揮部收到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指揮部反饋的信息後,立即在微信公眾號“深河共建”發佈紫金春甜桔滯銷的消息,同時聯繫媒體進行傳播。“消息發出後,僅僅幾天,李煥良家的春甜桔就被銷售一空,那幾天我們還幫忙到處找包裝的紙箱。”謝偉東說。

就在紫金縣義容鎮的扶貧幹部們為春甜桔的銷路而忙碌時,河源市紫金縣瓦溪鎮四聯村的蔬菜基地裡,對口幫扶四聯村的深圳供電局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許飛龍正在村內發動貧困戶到蔬菜基地當臨時工。

四月,嶺南初春的清晨還帶著些許涼意,經過了幾場春雨的洗禮後,四聯村蔬菜基地裡的農作物顯得更加青翠欲滴。

四聯村蔬菜基地是深圳供電局幫扶四聯村的主導產業項目,於2017年中建成,佔地100畝,至今已為四聯村分紅34萬元,基地出產的貝貝南瓜是河源市唯一獲得“圳品”認證的高端農產品。疫情發生後,蔬菜基地部分員工被困於老家不能復工,這讓當時的許飛龍有些著急,“過了春耕時令,不但會影響瓜果產量,對質量也有潛在的影響”。

許飛龍一方面發動村裡因疫情無法外出復工的貧困戶到基地當臨時工,一方面為部分已返工的員工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併為符合要求的員工儘快返回崗位提供交通便利,按要求做好醫學觀察。經過一番努力,目前四聯村蔬菜基地已經恢復了正常經營,開荒、下種、育苗等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田裡一片鬱鬱蔥蔥。

“線上線下結合、擴大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銷售渠道”,立足河源優勢,因地制宜“強化精品培育意識,打造農特產品品牌”,正是深河指揮部提出的“深河七條”中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

幫助養殖貧困戶轉產止損

確保貧困戶和村集體穩定增收

河源市東源縣漳溪畲族鄉群星村由於耕地面積緊缺,在深圳市文聯對口幫扶後,因地制宜打造水律蛇養殖基地。但此次疫情的發生,讓禁食野味成為全民共識,深河指揮部很快就關注到這一點,指導貧困戶從野生動物養殖換成普通養殖。

“不能養蛇就改養三黃雞,年終給貧困戶的分紅不會少,合作社轉產,絕不會影響脫貧攻堅。”2月底,群星村駐村第一書記梁超和駐村黨建指導員、村“兩委”幹部一次次到蛇場,與東源縣裕仿專業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耐心溝通,及時轉產止損。

在蛇場改造成雞場後,梁超為合作社想到的不止是簡單的轉產問題。“對於出欄後的銷售,我們也在想辦法,除了幫扶單位聯繫線下大宗訂單,線上的電商渠道也在溝通中。此次轉產,既要保障合作社利益,更要確保貧困戶和村集體穩定增收。”梁超說。

合作社第一批購入的三黃雞將在4個月後出售,預計淨利潤有8萬元。當群星村的夜幕降臨,雞場的三黃雞“咕咕”叫著回籠。天色愈暗,被雞群吵鬧了一天的山林也逐漸恢復寧靜。

在河源市,特色養殖扶貧項目除部分放棄養殖外,一些貧困戶或合作社已明確轉為家禽養殖,秀珍菇、中藥材種植和養魚、釀酒以及養豬等產業。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河源各鄉村正努力擺脫疫情的陰霾,重新恢復往日生機。在河源市紫金縣上義鎮招元村,疫情讓黃金百香果的種植耽誤了快一個月,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載滿了百香果苗的皮卡車終於開進了村;在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凹頭村,秀珍菇正以喜人的長勢撐起脫貧致富的夢想傘;河源市江東新區雅色村,紅彤彤的聖女果高掛枝頭,中草藥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藝術 培訓”創作基地——新的扶貧產業項目也正在醞釀之中。

以楊瑜、謝偉東、許飛龍、梁超為代表的各級扶貧幹部,是深河幫扶的縮影,他們所做的幫扶工作也是深河幫扶一條條硬措施落在實處的體現。深河指揮部副總指揮成嶂旻說,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新一輪幫扶工作將加強統籌,做好謀篇佈局,確保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總體任務。

深汕扶貧故事

農副產品銷售對接電商“飛毛腿” “一村一品”走出發展新路

最近,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以下簡稱深汕指揮部)的1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原單位都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在這些感謝信中,駐村扶貧幹部們抗疫扶貧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認可,也側面反映此次疫情期間,深汕指揮部在汕尾市110個幫扶村中取得的階段性成績。

讓農副產品銷售

接上電商“飛毛腿”

事實上,這場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規劃。

2月21日,“深十條”的出臺為深圳對口支援的所有指揮部指明瞭方向。深汕指揮部總指揮葉建德意識到,要更好地幫扶當地,就要結合當地特色,充分整合當地的優勢資源。

2月24日,深汕指揮部持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始全面部署復工復產,迅速出臺實施《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關於助力汕尾打贏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阻擊戰實施細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汕尾許多村的農產品都滯銷,據深汕指揮部2月10日統計結果顯示,110個幫扶村中,滯銷農產品總價值達3219萬元。為此,深汕指揮部“線上”“線下”齊行動,“線上”組織電商進村採購,開展線上展銷;“線下”辦好消費扶貧專場推介會、聯繫深圳市各級工會推動工會福利採購農產品等。各個村都效仿於此,取得良好效果。深圳市財政局對口幫扶的汕尾市陸河縣東坑鎮大新村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樣本。

大新村位於山區,耕地少,主要種植農作物是青梅。然而,疫情對今年青梅產品的傳統銷售渠道造成了衝擊。

3月,廣東消費扶貧月活動在全省各地火熱進行中,大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林澤嘉在與村兩委幹部商議後,第一時間將村內青梅預計滯銷情況向前方指揮部反映,並製作農產品推廣視頻,通過“深汕幫扶”微信公眾號尋求社會支援。同時,他還利用週末時間奔走在當地和深圳、揭陽等批發市場和超市之間,多方尋求採購合作。

3月26日,在深圳駐汕尾前方指揮部的組織和協調下,深圳市海吉星物流園消費扶貧中心副總經理鄭英鵬等一行人來村裡實地走訪考察,同時帶來幾家水果大客戶進行對接。在深汕幫扶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新村的青梅產品在4月2日成功上線消費扶貧館,並開始接受客戶預定。

“目前看來,採購的‘大腿’和電商零售的‘飛毛腿’都已基本連接上了,青梅滯銷問題應該能夠大大緩解。”林澤嘉終於鬆了一口氣。

秉承“一村一品”

帶動村裡復工復產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深汕指揮部開始開展“就業扶貧助復工”行動,指導110個駐村幹部全面開展摸查,做好一對一跟蹤服務。

對於貧困勞動力,各工作組進行返崗車票補貼,汕尾市外每人200元、市內每人100元。同時,深汕指揮部調劑40萬元用於支持紅草等4個產業園員工復工復產工作,補貼對象為疫情期間返崗復產復工的企業員工。

除了在經濟上補貼,各駐村幹部還著手在當地創造就業崗位。

2019年被派駐大新村後,通過調研,林澤嘉瞭解到當地青梅種植已初現過剩勢頭,他因地制宜動員61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將獎補資金投入到本村的蜜柚種植項目。目前,該蜜柚項目已有20多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參與務工,種植面積超過1300畝,即將進入豐產期。今年產量預計可超50萬公斤,按合同約定將在未來10年給貧困戶帶去每戶每年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分紅。

林澤嘉表示,為了更好地保障青梅和蜜柚這兩個優勢產業,深圳市財政局已經在幫助大新村將通往種植基地的路段進行硬底化,方便村民出入的同時還能保障安全生產。

東尾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志銳正在推動落實東尾村“遮浪瑪仔”食品加工產業項目。秉承“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思路,該村集體和貧困戶投入15萬元入股“遮浪瑪仔”食品加工產業項目,主要用於改善生產車間以及生產工藝。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村集體主要負責協助該加工廠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產品質量以及品牌知名度,並聯系深圳線上線下銷售平臺。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遮浪瑪仔”成為了紅海灣乃至廣東的特色手信,遠銷海內外。

在脫貧攻堅期間,“遮浪瑪仔”食品加工產業項目產生的收益歸村集體及貧困戶享有。目前該廠已解決了15人的就業問題,每年的銷售額約300萬元,員工收入2500至4000元不等。

全面梳理110個幫扶村情況

對薄弱幫扶村進行掛牌督戰

“貧困的發生是動態的。”在深汕指揮部看來,儘管此前已完成對口幫扶貧困村100%出列,貧困戶100%脫貧,但在大環境下,依然會有新的動態情況出現。

下埔村的一戶家庭便是如此。由於丈夫突然患上口腔癌,妻子不僅要照顧兩個小孩和他,還要工作,這戶家庭又面臨著被重新拖入貧困的情況。為此,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商量,考慮利用村裡的分紅幫補,並幫她尋找工作。

有壓力就有動力。深汕指揮部全面梳理110個幫扶村迎考準備的基本情況,找出薄弱環節,以村為單位交叉對照檢查,對薄弱的幫扶村進行掛牌督戰,重點整改。

同時,為全面響應汕尾市委、市政府“奮戰三大行動,奮進靚麗明珠”動員,積極貫徹落實會議指示精神,葉建德迅速組織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全體幹部認真學習會議精神,圍繞“基層基礎建設年”“項目雙進會戰年”“營商環境優化年”三大重點行動方案要求,結合對口幫扶工作實際,從產業發展、增進民生、精準扶貧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3月17日,汕尾市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會。接下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汕指揮部將與汕尾市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對省、市掛牌督辦的貧困鎮、貧困村、貧困戶實行掛牌督戰。

統籌:周婉軍

採寫:深圳晚報記者 周婉軍 唐文雋 實習生 林永潤 左丹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