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兒的地方才有家

從記事起,父親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整個家就只有母親一人撐著。她總是很忙,忙著給地裡的莊稼除草、施肥,她每天都是忙著農活,根本沒時間顧及我們姊妹幾個,用現在的話說,我們屬於放養。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學會了獨立,能自己洗衣、做飯、割豬草,幫著幹一些農活。

記得有一次出去割豬草,天快黑了,我的揹簍還沒裝滿豬草,我想了一個辦法,在揹簍中間用樹枝支撐起來,上面鋪好割的豬草,這樣看起來揹簍就是滿滿的樣子,然後屁顛屁顛的回家把豬草放在豬圈旁,再燒火做晚飯。不一會,母親從田裡回來就去拿豬草餵豬,剛好抱了兩下就碰到我支撐的樹枝。後來,我被打的很慘,那時我恨她狠心,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我還記得,那晚我痛了很久,豬叫了一晚,豬沒吃飽。豬是我們家過年的肉,也是給我們換取學費的一項來源,現在想想真的很內疚,那時根本不懂母親心裡的苦。

有一次,去地裡摘菜,不知哪根筋短路,拿著菜刀把隔壁家地裡的白菜砍的面目全非。隔壁家大嬸追到我家找我母親說理,面對現實,我只得承認自己犯的錯。母親當著大嬸的面對我一頓教訓,任憑大嬸的勸說也無動於衷,她說,孩子犯了錯就還接受懲罰和教育,還讓我給大嬸賠禮道歉。母親沒什麼文化,只能用這種方式教育。

後來,我畢業後,來到重慶工作,安家,結婚生子。母親也隨我來,幫我照顧生產的媳婦,幫我照顧孩子,接送孩子上學等等。閒時,母親還和小區的阿姨一起去附近的土坡開墾了一點點小菜地,我總說她現在不需要你這麼辛苦的再去種菜,可她很固執。我理解,這是老一輩勞動人民勤勞的品質,我也不再幹涉,隨她去吧,只要她心裡開心比什麼都好。

在重慶人生地不熟,真的很難為她。她還要學很多新的東西。如按電梯就教了很多次,以前她總是下樓的時候按上的箭頭,每次都要跟著電梯往上走再下來。她的理解,電梯在下面,我得把他按上來,所以她一直按上的箭頭。我和妻子發現後在多次的糾正下,她能順利的乘坐電梯。很多我們看似很簡單的東西,她都要反覆學很多次才能弄明白,妻子也很耐心的給她講,讓她弄明白。好多次,母親和妻子帶孩子出去玩,路上有說有笑,那些阿姨總問這是您女兒吧!母親回答,這是我兒媳婦,同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正因為母親和妻子的關係也處的很好,沒有給我製造矛盾和麻煩,才能讓我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兒的地方才有家
有兒的地方才有家

母親常說,要不是我兒子在重慶,我也不會來這裡。也許,在母親的眼中,有兒子的地方就是家。在我的心中,有母親的地方才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