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為什麼親自為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

乾隆洗白多爾袞原因很簡單,乾隆需要藉助多爾袞的“洗白”鞏固大清朝的“忠誠”意識形態。

順治七年,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病逝於喀喇城,靈柩回京是順治帝親自去迎接的。次年的一月,追封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有人告發他“謀篡大位”,多爾袞又被削去爵位,撤回封地,開除宗室,並且還毀其陵墓,戮其屍首,可見順治對他的痛恨。

乾隆帝為什麼親自為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

那為何到了乾隆朝又恢復多爾袞的封號,將他洗白了呢?

理由很簡單,乾隆是個最喜歡樹立標杆,對意識形態抓得很嚴的人。乾隆中期,統治到達鼎盛,開始大力提倡忠君親上和賢能有功之人,尤其是對“忠誠”二字十分重視。於是乾隆先後兩次下旨為多爾袞平反昭雪。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下旨給多爾袞修繕了陵墓。

《清高宗實錄》卷926記載乾隆雲:“念我朝定鼎之初,睿親王實先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

乾隆這段話主要是感念多爾袞功勞之大,舉世能和他匹敵的也不多,但其實多爾袞被平反的真正緣由是他符合乾隆對“忠”的定義。

乾隆帝為什麼親自為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

多爾袞——一個關於“忠”的模板被完美塑造。

乾隆四十三年又下了另一道聖旨,用《清世祖實錄》裡記載的事去駁斥那些對多爾袞的誣陷。多次為多爾袞辯解:

《清高宗實錄》卷1048:夫睿親王果萌異志,則方兵權在手,何事不可為?且吳三桂之所迎,勝國舊臣之所奉,止知有攝政王耳,其勢更無難號召。……然彼誠圖為不軌,無難僭鋤異己,以懲逆謀。乃不於彼時因利乘便,直至身後以斂服僭用明黃龍袞,指為覬覦之證,有似情理乎?!

乾隆認為,睿親王怎麼可能謀反呢?他有兵權握手,在順治朝啥事幹不成?像吳三桂等舊朝重臣也只知道有攝政王多爾袞,如果他真想圖謀的話,要剷除異己是很簡單的。為什麼多爾袞不在那個時候謀逆,而一定要在死了後被人揭發穿了龍袍,有覬覦皇位的嫌疑呢?

因此乾隆毅然決然地做了個決定,那就是恢復多爾袞睿親王稱號,追諡號為“忠”,配享太廟,又讓他的子孫承襲了爵位。

故此,歷時一百二十餘年的多爾袞“謀逆”案終於得到“平反昭雪”。

乾隆帝為什麼親自為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

多爾袞被洗白是綜合原因的結果,和鰲拜不同。

多爾袞被“洗白”僅僅是因為他的功勞嗎?當然不是。鰲拜雖然不及多爾袞功高蓋主,但也是響噹噹的滿洲第一巴圖魯,乾隆對待他的態度就與此相反。

那多爾袞被平反僅僅是因為他的“忠”嗎?當然也不是。多爾袞到底忠不忠,有沒有謀逆之心暫且不論,反正多爾袞忠或不忠是乾隆說得算。

乾隆帝為什麼親自為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

那乾隆為何要給多爾袞安上一個“忠”的帽子,讓他成為意識形態的標杆,而未選其他人呢?在山主看來無非是幾個因素合為一體的結果:功勞大、名聲大、標杆性強,最重要還有“愛新覺羅一家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