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關於香妃有體香的說法,出自郎世寧為她繪製的一幅畫的簡介。1914年,北平故宮陳列所舉辦了一次轟動一時的展覽,展出十餘張美人油畫,是乾隆時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所作。

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香妃戎裝像

其中有一副戎裝女子畫,就是香妃像,並作簡介說: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燻沫,國人號之曰香妃。

故宮展出香妃像,轟動京城,來觀看者是人山人海,成為街談巷聞,各種野史、演藝把香妃的故事說得曲折離奇。

其實展出的香妃確實是宮廷裡的一個女子,至於是不是香妃,沒有確鑿的證據。社會上流傳乾隆平定回疆部落,得到了小和卓霍集佔的一個妃子,賜名“香妃”,帶到了宮中。

而香妃十分懷念故國,在袖子裡藏了一個匕首,準備刺殺乾隆。皇太后得知了這件事,乘乾隆外出時,把香妃秘密處決了。

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乾隆平定回疆後,確實帶回來一個維吾爾族的女子,是和卓家族的後裔,諭旨裡稱她為和卓氏或霍卓氏,起初封為和貴人,之後封做容妃。

但是官方記錄裡,並沒有說容妃就是香妃,也沒有關於容妃身上為什麼又異香的記載。那麼傳說中的香妃究竟是怎麼樣的”香“,香味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據猜測,香妃的“香”大致有這麼幾種來源,一種說法是香妃在伊斯蘭教中的教名是“希帕爾汗”,翻譯成漢語就是“很香”的意思,從名字想象出她身體有異香。

另一種說法是,香妃和其他維吾爾族的婦女一樣,喜歡把沙棗花戴到頭上,香味指沙棗花的味道。

還有些專家說,作為一個維吾爾族女子,香妃身上的氣味和漢人、滿人肯定是不一樣的,到了宮裡受到乾隆寵愛,有人就把這種與眾不同的味道說成是香味,不然如何解釋香妃為啥這樣受寵呢?

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其實,社會上還有一種流行看法,就是認為香妃身上的特殊氣味是狐臭,宮廷挑選秀女的要求非常嚴格,而身為皇帝的乾隆自然沒有聞到過這麼奇怪的味道,於是他把香妃身上這種怪味認為是“異香”,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這種觀點成立,不得不說乾隆的口味也太重了點。乾隆除了容妃再沒有第二個來自維吾爾族的妃子,“香妃”是容妃附會過來的可能性很大。

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但是容妃和“香妃”描述有很大差異,容妃是和卓家族的後裔,卻不是和卓的妃子。郎世寧畫像簡介所言:

帝命西內建寶月樓居之……又武英殿之西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築,相傳亦為香妃沐浴之所。

這段話有很多問題,乾隆給“香妃”建造了一個寶月樓,是建於容妃入宮之前。

乾隆給香妃修建的一個仿造土耳其建築的洗澡堂,武英殿西邊的浴德堂,是屬於外廷,臣工往來之所,內廷嬪妃是不可能在這裡沐浴的。

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榮妃像)

反觀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並沒有刺殺乾隆的行為,容妃是病死的,不是被皇太后縊死,容妃死的時候,皇太后已經死了11年,哪還能殺容妃。所以香妃的故事大概率是瞎編的。

之所以會有這種故事,可能也來自容妃入宮的時候已經26歲了,算是"老女",也就是大齡剩女了,人們對這些“老女”從來都不缺乏興趣,滿人也不缺什麼葉赫老、海蘭珠的故事。

容妃病逝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享年54歲,確實很得皇帝寵愛。生前她長期保持著伊斯蘭習俗,不吃豬肉,長期穿伊斯蘭的服飾。死後,葬在了遵化清東陵。

今天的新疆喀什市有一座建築宏偉的墳墓,傳說是香妃葬在這兒,又被稱為“香妃娘娘廟”,其實都是訛傳了。這座墓被稱為“阿巴和加瑪札”,也就是容妃高祖、曾祖等人的墓地,和容妃本人沒有關係。

乾隆納維吾爾族女子為妃,是對被征服少數民族的拉攏手段,而冰冷的政治權謀常被轉化為一個個動人的愛情傳說,大概我們都想活在有溫度的歷史裡吧!

清代郎世寧的一幅美人圖,讓世人一直以為她天生體有異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