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修身養性為人處世 經典名句鑑賞(4)

【原文】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大意】不論作任何事都要留有餘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絕,這樣造物的上帝不會嫉妒我,甚至於最願與人惡作劇的鬼也不會傷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一切功勞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即使不為此而發生內亂,也必為此而招致外患。

【原文】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大意】任何家庭都應該有一種真誠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種不變的原則。一個人如果能保持純真的心性,言談舉止自然溫和愉快,就能與父母兄弟相處得很融洽,比用靜坐調護身心還要好上千萬倍。

【原文】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大意】一個好動的人就像烏雲閃電,霎時就會無影無蹤,又像風前的殘燭孤燈,搖曳不定忽明忽暗。一個喜歡清靜之人,如熄滅的灰燼,又像喪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見過分的變幻和清靜,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觀,只有在緩動的浮雲下,平靜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鷂鷹飛舞、魚兒跳躍的景觀,用這兩種心情來觀察萬事萬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原文】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當使其可從。

【大意】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接受,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原文】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躍彩於夏月。因知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晦生也。

【大意】糞土裡所生的蟲是最髒的,可一旦化為蟬卻只飲秋天潔淨的露水;腐敗的野草本不發光,可一旦孕育成螢火蟲以後,卻可在夏天的夜空中發出耀眼的光彩。由此而知,潔淨的東西常常從汙穢中產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現。

【原文】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慾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大意】一個人之所以會有矜氣高傲的無理態度,都是由於受外來血氣的影響,只要把這種外來的血氣消除,光明正大剛直無邪的氣概才能出現。一個人的所有慾望和想象,都是由於虛幻無常的妄心所造成的,只要能剷除這種虛幻無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會顯現出來。

【原文】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痴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大意】酒足飯飽之後再回想美酒佳餚的味道,這時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房事滿足之後再回味性慾的情趣,那男女之間魚水之歡的念頭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事後悔悟,來做另一件事的開端時的參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錯誤而恢復聰明的本性,這樣做事就算有原則,一切行為自然都合乎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