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2020年度的國家科技獎已經開始評審。很高興看到鍾南山院士領導的團隊也入圍其中。

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頒發的所有獎項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個。歷屆獲得者,無一不是為我們國家強盛、民族振興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堪稱國家支柱、民族脊樑。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們,看看他們研究什麼領域?為國家做出了哪些傑出貢獻吧。瞻仰前輩風範,學習經驗,希望後輩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此類人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人員不超過兩名,獎勵由主席親自簽署、並頒發榮譽證書、獲獎獎章以及800萬元獎金獎勵。而且如果本年度沒有足夠分量的科技成果,獎項會空缺,比如2004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就第一次出現空缺,到2015年則第二次出現空缺。


1、在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評選。獲獎者為: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袁隆平,江西省德安人,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老先生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就是現在的西南大學),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9年獲得共和國勳章。說句題外話,袁老先生年輕時差點成了空軍飛行員,各項條件都合格了,後來為了響應號召支援經濟建設,沒去。袁老先生的貢獻我們就不多評價了,沒有袁先生的水稻,我們哪來吃飽沒事幹的力氣上網吐槽。

吳文俊,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嘉興,畢業於交通大學數學系,後獲得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吳老先生主要研究領域是數學,比較深澳,偏基礎理論研究,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數學貢獻被國際數學界專家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等,沿用至今,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2、第二屆,2001年:

王選,江蘇無錫人,生於上海,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王選先生被譽為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解決了互聯網時代中文漢字的存續問題。發明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王選先生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且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為數不多的兩院院士。

黃昆,浙江嘉興人,生於北京,畢業於燕京大學,後獲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博士學位。黃先生是中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作《固體物理學》是大學最經典的教材,沿用至今。

3、第三屆,2002年,

金怡濂,江蘇常州人,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94年當選工程院院士,高性能計算機專家,是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開拓者,也是“神威”超級計算機的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4、第四屆,2003年,

劉東生,生於遼寧瀋陽,祖籍天津,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球環境科學專家,被譽為“黃土之父”。

王永志,遼寧昌圖人,清華大學航空系(後院校合併,進入北航),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

5、第五屆,2004年,

空缺。

6、2005年,

葉篤正,生於天津,祖籍安徽安慶,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3年,浙江大學碩士,1948芝加哥大學博士。葉先生是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被稱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

吳孟超,生於福建省閩清縣,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院校合併重組,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也是有可能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大陸學者之一。

7、2006年,

李振聲,山東淄博人,畢業於山東農學院(現山東農業大學),是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被譽為“當代后稷”,也被稱為“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山東人能吃飽要多感謝李振聲院士,畢竟這邊米飯吃得少,面吃得多。注意:袁隆平先生搞得是水稻,也就是大米飯;李先生搞得是小麥,也就是白麵饅頭。

8、2007年,

閔恩澤,四川成都人,畢業於中央大學,後獲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是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被譽為“中國催化劑之父”。

吳徵鎰,江蘇揚州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吳先生參加並領導中國植物資源考察工作,改變了中國植物主要由外國學者命名的歷史。同時提出“被子植物八綱系統”的新觀點。

9、2008年,

王忠誠,山東煙臺人,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是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

徐光憲,浙江上虞人,畢業交通大學化學系,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中國稀土行業領跑全球,多虧徐院士貢獻。

10、2009年,

谷超豪,浙江溫州人,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谷超豪院士解決了楊-米爾斯方程的Cauchy問題,開創波映照的研究,解決Minkowski空間中極值曲面的構作問題 。谷先生的研究為導彈、三航事業奠定了數學基礎。

孫家棟,遼寧復縣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是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11、2010年,

師昌緒,河北省徐水人,西北工學院礦冶系畢業,歐特丹大學獲冶金學博士。高溫合金專家。鋼鐵行業奠基者之一。

王振義,江蘇省興化人,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

12、2011年,

吳良鏞,江蘇南京人,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 ,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是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謝家麟,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博士,被譽為“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

13、2012年,

鄭哲敏,生於山東濟南,祖籍浙江鄞縣,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系,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是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也是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國力學學科創建者領導者之一。

王小謨,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被譽為“中國預警機之父”。

14、2013年,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張存浩,生於天津,籍貫山東無棣,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工系,是我國的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也是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

程開甲,江蘇蘇州人,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5、2014年,

于敏,河北省寧河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共和國勳章”。長期領導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與製造。

16、2015年,

空缺。

17、2016年,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趙忠賢,遼寧新民人,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是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並且發現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創造了55K高溫超導紀錄。

屠呦呦,生於浙江寧波,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發現了青蒿素,獲得對瘧原蟲100%的抑制率(治療瘧疾)。

18、2017年,

王澤山,生於吉林省吉林市,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含能材料(火藥)專家。

侯雲德,生於江蘇省常州市,為我國醫學分子病毒學、基因工程學科和生物技術的產業化,以及傳染病控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018年,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劉永坦,生於江蘇南京,祖籍湖北武漢,先後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二系,是中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體系的奠基人。

錢七虎,生於江蘇崑山,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解決了孔口防護等多項難點的計算與設計問題。

20、2019年,

黃旭華,生於廣東省汕尾,畢業於交通大學,是中國核潛艇之父。

曾慶存,生於廣東省陽江市,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和基礎性的貢獻,為解決軍用和民用相關氣象業務的重大關鍵問題做出了卓著功績。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都有誰,他們才是我們的國家脊樑

2020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最終將花落誰家呢?我覺得授予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陳薇院士等參與領導抗擊2003年非典和這次疫情的專家學者比較不錯。也應該是當之無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