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欲動丨夢溪春水

□曹家橋

從天目山下來的東苕溪進入瓶窯、良渚的安溪,這一段被當地冠名“夢溪”,“夢溪”是為紀念北宋科學家沈括,他是杭州人,著有《夢溪筆談》,卒後墓葬在東明山,東明山是國家森林公園,林木蔥鬱景色秀麗,夢溪近山穿鎮迤邐而過造就一方的富裕繁華。

春春欲动丨梦溪春水

作者供圖

夢溪的水平時涓細清澈寧謐,一到春天卻豐沛混濁燥動,當驚蟄第一聲雷鳴,從上游湧動來的湍流,似乎為擺脫一冬冷寂,跳跳蹦蹦歡樂直下,沿路沾花惹草,染得整條溪水濃綠,如脹滿情慾的浪子,不按規矩行進。它在這個彎頭轉幾圈,故意把浪花潑上堤墁,生育出叢叢青蔥;到那處砂石灘恣意放蕩,於是很快牛筋、狗牙、菖蒲、車軸等草瘋狂抽莖拔葉。溪中穿梭的魚蝦蚌蛙,紛紛鼓脹孕育,無數浮游的卵子引來東明山森林中群鳥,烏鴉、灰雀、黑燕、杜鵑,最活潑的是白鷺,亮展翅膀撲叫叼吞,引得窯山那片蕒殼竹,時時不安譁動,將褪落枯葉撒入溪中,讓溪水多了分靚麗。藍天上飄浮的雲朵,也被夢溪春潮鬧得慵懶,貪婪瞻顧自己投下水中的影子,久久不肯移動……”

不僅如此,此時的水還非常稠綠,讓人納悶,直接臨溪浣水,扚在掌中細辨不解,直到有天瓢潑大雨在溪上空呼嘯,狂漲的水翻起無數波濤,徒見湧來無數捆紮成排的青竹,青竹激流直下,整條溪滿滿都是浮湧的竹筏。驚險的是,不少竹筏上,站有精壯的漢子,漢子穿蓑衣戴笠帽手執長蒿杆,無顧瓢潑大雨,如同在狂野草浪中駕馭駿馬,撥正橫衝直撞的竹筏有序下流奔向遠去,如此接連不斷的竹筏在這大水湧動時節白天黑夜持續進行,在夢溪碼頭積集上岸,場面非常壯觀。原來苕溪沿途群山遍地都是茂密竹林,千百年來鄉民以竹為生,從冬天開始,山民砍伐,拉到坡下,堆放在接近苕溪邊,等到漲水季節運出,溪水的來源大都是山澗溝壑坡地崖嶺,春天凍土疏鬆萬千早筍萌生,水從密集的竹根滲出彙集,帶有翠竹濃綠,質地就比一般稠厚。現在交通改善,竹筏水運少了,但歷史長河浸染,夢溪春水泛起湮積泥淖,能消褪麼?

還有是窯山的土也在春潮流水中滲入。史載唐宋時,窯山上“陶穴櫛比”,甕業繁榮一時,享有“浙甕”之名。甕歸酒器皿。南宋時期實行榷酒制度,酒列官府專賣,窯屬“官窯”範疇,錢塘文人沈嘉轍留有:“野溪亭市列柴門,陶戶家家作酒罇,縱有龍紋白芨碎,新窯青器已無倫”的詩句,可以證實。夢溪傍窯山,春天豐沛的春水衝擊窯山,大量特有的陶土侵染,包括星星草屑,自然增添夢溪水的稠綠。

春春欲动丨梦溪春水

鋼筆畫瓶窯古鎮。作者供圖

僅此嗎?不!

夢溪春水的稠綠,更是蘊有悠久的文明內涵,春潮、竹筏、窯山、甕土果然有其因,但更深的源頭還是在良渚。當夢溪從瓶窯流徑安溪,一片平展廣闊大地躍然入目,密佈的水系,芳草濟濟,花香蝶聚,白鷺飛翔,幾處已經發掘的城牆,祭臺,墓葬,倉稟,村舍、東西雉、風兩堆和古城牆河渠展現,這是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良渚王國所在地,現良渚遺址公園。當和煦的春光驅散寒冬,遠古的先人們從草棚泥屋裡出來,翻耕農田,育秧播種,搖曳舟漿,捕魚網蝦,繁衍生存,五千多年的溪水延續,浸潤古人類傳承氣息,夢溪的水才會如此與眾不同的稠綠。

夢溪的春水,如此浪漫,如此風情,能銜古覽今,引起無數遐想,春春欲動,朋友,歡迎前來踏春。

作者:筆名曹家橋,高級經濟師,長期兼任企業報主編。

春春欲动丨梦溪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