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立獨行到追逐熱門,生活是場不斷妥協的旅程?

從特立獨行到追逐熱門,生活是場不斷妥協的旅程?


今天打開網易雲音樂,發現自己最近聽的歌都是抖音熱曲,曾經自己收藏的專輯和喜歡的音樂也都不見了。突然想聽邁克爾·傑克遜的《顫慄》專輯,搜索後聽著那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曲調,不禁問自己,明明有那麼喜愛的歌,為什麼近一年來只聽抖音熱曲?再看自己穿著風格,看的劇,也都變成最近的熱門劇,跟風似乎成了自己一種生活方式。這令我愕然,拋棄自己原本喜愛的事物轉而追尋熱門,就像把自己的生活拋給別人來做決定。什麼好吃,看下本地的美食排行榜,什麼電影好看,看下豆瓣的近期熱門,什麼好聽,看下網易雲音樂的熱歌排行。當然,群眾的選擇總不會差,這些東西都還不錯,但似乎少了些什麼吧?

那些特立獨行的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不是隨隨便便的跟風啊!那是陪伴了自己無數了歲月,給了自己多少靈感和勇氣的東西,可不知從何時起,都似乎不重要了。被年紀裹挾的生活,好像要把人的稜角磨平,看吧,那裡有一個適合你的社會人標準喜好,照著做,就會讓你看著正常,畢竟,正常的人大家都喜歡吧。看大家都看的劇,聽大家都聽的歌,吃大家都吃的食物,最重要的是,做大家這個年紀都做的事。最終你會被所有人接納,融入到你該融入的群體中。我在這樣的生活中過了一年,無趣的一年,我甚至花了十五元就為了看《從前有座靈劍山》的結局!這是曾經我眼珠子都要看掉下來的事。


所謂大眾普遍喜歡的,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無趣的。若給所有事物的有趣值打分,熱門的事物只能是6分,它的厲害之處是對所有人幾乎都是6分,可只被某些群體、個體喜歡的事物,有可能對他們就是10分。放棄自己“專屬”的喜好,長期生活在6分的世界裡,真的能快樂嗎?人還是不能放棄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沉溺在近期熱門裡。這是放棄自我思考,進而放棄自己掌控生活的徵兆。年齡不應該是遮羞布,年齡應該是場反覆的自我詢問,歲月會把人塑造成他本該如此的樣子。不用從別人那裡尋找鏡子,自己一路的人生就是最好的鏡子。


2019快要過去了,2020我嘗試讓自己迴歸,不然過去的自己就要坐著小船順流而下,很快連影子也抓不到了。不能讓以後的自己,看著自己日記,猶如陌生人一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