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毽子,又稱毽球,古稱拋足戲具,用雞毛插在圓形的底座上製成的遊戲器具。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體育活動之一,毽子起源於漢代,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一、毽球的歷史淵源

毽球俗稱“毽子”,古代文人也稱為“燕子”,並有詩句“踢碎香風拋玉燕”的描述。中國的毽球運動歷史久源。相傳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就有一種邊跳邊踢的舞蹈,這可能就是踢毽子的雛形。1913年山東濟寧喻北屯城南張村一個東漢墓中出土了23塊石畫,上繪八人在表演踢毽子,他們動作和諧舒展、瀟灑自然。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我國最早記載有踢毽子活動的書是唐代釋道宣所寫的《高僧傳》。該書載“沙門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欄上反踢,一連五百,眾人喧競,異而觀之。佛陀因見怪日:‘此小兒世戲有工。’”

反踢就是柺子。站在井欄之上能連續踢五百個柺子,足見其技術的熟練。而佛陀稱踢毽子為“世戲”,可見在隋唐時期,踢毽子已是社會上較為普遍的一項體育活動了。宋代的踢毽子活動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今時小兒,三五成群走踢。”

古代的兒童非常喜歡踢毽子,踢毽子在古代也叫“打雞”。當然不是打真的雞,而是用腳踢打用雞毛做的毽子。這是我國古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遊戲。

毽子在古時候是用一些雞毛插在一個圓形底座上做成的。聰明的古人常常用帶有孔的錢幣做底座,在它上面插上漂亮的雞毛。尤其是小朋友最喜歡玩這個遊戲了。只要有一個毽子,不管人多還是人少都可以一起玩。由於是用羽毛做成的,所以你看“毽”字就是用毛作偏旁的。

踢毽子可有講究了。不只是要求能踢的個數多,還要變換出各種花樣。古時候關於踢毽子的詞語,就有“聳膝、突肚、佛項珠、柺子”等很多呢。這些詞語都是指踢毽子的不同花樣和技巧。

在明清時期,北京城有個踢毽子的高手,他踢毽子時手舞足蹈,很長時間都不停息,一會兒用腳背踢,一會兒用腳面踢,一會兒用自己的背部接住 毽子,一會兒用胸部接住,一會兒高一會兒低,踢得非常好,感覺是與毽子合二為一了。他踢毽子的技藝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程度。

朋友,你會踢毽子嗎?技術怎麼樣啊? 不會沒關係,跟我一起學吧!

二、踢毽球的好處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踢毽子是全身心的健康運動。

踢毽子首先可以調節人的思想情緒,特別是眾人在一起的“群踢”,寬鬆的心境、歡快的節奏、緊張的場面,往往使人樂而忘疲、樂而忘憂,無形中增強了機體的活力和戰勝困難、抵抗疾病的能力。

踢毽子是男女老少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群的歡聚,還是社交的好形式,對於增加相互間的瞭解和友誼、消除老人與青少年之間的代溝及老年人的孤獨感等,都是有效的妙方良藥。

其次,踢毽子時出現的激烈運動,無疑能對人的呼吸、血液循環系統起到直接促進作用,不僅有利於心、肺功能的提高,而且還有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的作用

第三,毽子踢起來在空中飛舞,不能落地;人的動作要迅捷麻利,在瞬間完成踢的動作,要求人的反應必須高度機智、靈活,體態非常柔和、輕巧

,如果沒有大腦、眼睛、四肢的密切配合,沒有多個系統的有機互動,顯然是無法完成的。

因此,踢毽子起碼能對大腦的思維、眼睛的視覺、腰腿的轉動屈伸功能起到有效的鍛鍊和改善。久而久之,就可能達到骨骼堅實、關節滑利、韌帶隨和、肌肉健美的目的。特別是踢毽子動作帶動的人體關節的橫向擺動,對動員機體遲鈍部位的參與和潛能的發揮,是功不可沒的,而全身機能的有效發揮,是造就人身心健康的基本元素。

三、毽球的踢法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1、 單踢

動作要領:練習者用左腳或右腳的腳內側連續踢毽子,踢毽子的腳踢完一次後可以與地面接觸再踢下一次,也可以不接觸懸踢,毽子的高度不限,毽子掉地上撿起繼續踢。

小孩子先練習空踢,不要毽子直接學習左足、右足腳內側空踢,目的是培養踢毽子的基本動作熟練度及身體的平衡感。在空踢練習熟練的基礎上,先從單腳踢毽子開始練習,學完單腳踢的基本動作後,再練習連貫動作。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訓練方法:初學者不會踢時,剛開始可以用繩子繫住毽子,練習者手繫繩子踢毽子,繩子的長短可以調整,練習時逐漸縮短繩子的長度直到不用繩子;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2、腳內側踢法: (盤)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練習方法:一般人的左足沒有右足靈活,沒有踢過毽子的人,右足也能踢一兩次,所以,練習時左足先開始為宜,即先用左足踢起一次,要求垂直,用手接住,右足再踢一次用手接住,較熟練後,連續踢。左右足都可連續踢後,改為左右兩足各踢一次接住、各踢兩次接住、各踢三次、各踢四次......接住,靈活熟練後就不用再接,踢的次數越多越好。

3、膝蓋踢法: (磕)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用兩腿膝蓋互換將毽子磕起(撞起)的踢法。髖關節、膝關節放鬆,小腿自然下垂,膝關節發力,將毽子磕起,大腿不要外張或里扣,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過下頦。

練習方法: 練習時,用手拋起不超過下頦的毽子,用膝蓋磕起(撞起),然後用手接住,同盤踢的練習方法一樣,形成一磕一接,熟練後不用手拋毽,改用盤踢,形成一磕一盤,協調後兩膝互換,踢的次數越多越好。

4、腳外側踢法 (拐)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用兩足外側互換踢毽,大腿放鬆,小腿發力向體後斜上方擺動,勾足尖,踢毽時大腿不得擺到體前,小腿向體後斜上方擺動不要過高,毽子和足外側相碰的一剎間,踢毽腳的內側離地面一般不越過三十釐米,踢起的毽子高度隨意。

練習方法: 練習時,可象盤踢一樣,採用一踢一接的練習方法。為了避免動作出錯誤,練習時,踢毽腳一側可向牆或樹木等,身體與牆距離約與體寬相同,如果踢毽腳踢時碰到牆或樹木,便是錯誤動作。

5、腳尖踢法 (繃)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有的地方叫做“繃尖”,是用兩足尖外三趾部分互換踢毽,單足踢毽也可以。繃踢能踢起即將落地的毽子,毽子被踝關節的發力一繃而起,所以叫繃踢。其動作是,大腿向前抬起,和身體成為150º——160º夾角,小腿向前擺動,髖關節、膝關節要放鬆,踝關節的發力,要在踢毽子的一剎間,足尖外三趾向上猛地用力,將毽勾起。踢起的毽子高低都可,但應避免忽高忽低,為以後的花樣踢法打下基礎。

練習方法: 練習時,可採用盤踢的一踢一接的練習方法,但在開始練習時要踢得低一些,一般不超過腰部,再低一些更好,這樣能踢的次數多一些。為了避免動作出錯誤,練習時可面向牆壁或樹木,距離約與體同寬,如練習時踢毽腳碰到了牆或樹木,便是錯誤動作,原因是膝關節沒有放鬆,大腿抬得過高。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落毽法指的是將毽子用不同的方法踢起後,用身體的各個部分分別接住。比如落在頭部、肩部、背部等等。落毽法有很多有趣的名稱如:“佛爺頂珠”、“海底撈月 ”、“獅子擺頭”、“倒掛珍珠”等等。

它的主要練習方法是把毽子踢好的情況下,掌握好毽子的下降速度、接毽子的同時掌握落毽時的緩衝動作,落毽可根據自己的愛好、條件等逐級練習。

一種落毽方法掌握好了再練習另一種落毽方法,不要急於求成。只要反覆練習,即可達到隨心所欲的效果。

以上為踢毽基本功的練習方法,適合家長孩子一起學習,初學時應學會一種踢法後再學另一種踢法。每天付出30分鐘時間,一般一週左右即可踢出比較好的水平來。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現代毽球運動起步於二十世紀中期,包括毽球和花樣踢毽兩個項目。現代毽類運動從初興就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現代毽類運動得到迅速普及,廣泛開展於工廠、學校和機關事業單位當中。隨著毽球運動的蓬勃興旺,全國和地方性毽球組織相繼成立。

方寸之間的另類小球——毽球,你會踢嗎?

雖然踢毽子在歷史上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但由於它有益健康而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根植於中國民間,所以獲得了很強的生命力,千年不衰,至今仍然是人們喜歡的一種體育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