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導彈縫製“無縫天衣”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貴州工匠”姜濤

本網訊(潘凌峰 攝影報道)7月1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以《【愛國情 奮鬥者】姜濤:用焊槍“縫製”無縫天衣》為題,用時3分21秒報道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貴州工匠、航天十院貴州航天天馬公司材料成型部鉗焊一班班長姜濤潛心鑽研焊接技術,積極參與我國長征系列火箭零部件焊接等國家級工程的先進事蹟。

為導彈縫製“無縫天衣”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貴州工匠”姜濤

從2017年起,貴州省總工會聯合貴州廣播電視臺在五一期間,在貴州衛視《貴州新聞聯播》欄目推出【貴州工匠】系列新聞專題片,3年來共選樹報道近20名貴州工匠,而姜濤正是貴州工匠的傑出代表之一。

姜濤出生在“三線之家”。1972年,父親姜廷秀響應國家“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從黑龍江搬到遵義061基地支援三線建設。父輩“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在姜濤這裡得以延續與傳承。初中畢業後,姜濤成為了貴州航天天馬公司的一名電焊工。

為導彈縫製“無縫天衣”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貴州工匠”姜濤

為了給導彈“縫製”無縫天衣,姜濤經常在室內近40℃的高溫下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即便是穿著防護服,強烈的弧光還是會灼傷皮膚。2015年,姜濤接受了一項重要使命,那就是要完成長征六號運載火箭起豎發射系統的主體焊接任務。縫天衣,姜濤經常在室內近40℃的高溫下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即便是穿著防護服,強烈的弧光還是會灼傷皮膚。2015年,姜濤接受了一項重要使命,那就是要完成長征六號運載火箭起豎發射系統的主體焊接任務。

面對從沒遇到過的高強度合金鋼,姜濤和他的團隊反覆“試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最合理的焊接參數,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距離產品交付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就在此時,姜濤的母親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需要手術,姜濤卻沒能陪在母親身邊。

為導彈縫製“無縫天衣”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貴州工匠”姜濤

他每天和產品設計方討論到深夜,不斷優化方案,最終解決了焊接的技術難題。2015年9月20日,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成功發射,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20星”的發射新紀錄。

2017年,首次推出的【貴州工匠】系列新聞專題片報道了姜濤的先進事蹟。“這是對我過去工作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鞭策。”姜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能作為《愛國情 奮鬥者》報道對象之一,感到很光榮很自豪。同時,能為祖國繁榮昌盛做一些貢獻,這也是他作為一個貴州工匠的驕傲。

為導彈縫製“無縫天衣”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貴州工匠”姜濤

據介紹,近年來,貴州省總工會以推動“更多職工成為能人,更多能人成為工匠,更多工匠成為勞模”為主攻方向,不斷深耕厚植工匠精神生長土壤,搭建工匠成長成才平臺,通過開展貴州工匠評選、設立工匠(助優)基金、創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工匠、讚美工匠、爭當工匠”的濃厚氛圍。省總工會以推動“更多職工成為能人,更多能人成為工匠,更多工匠成為勞模”為主攻方向,不斷深耕厚植工匠精神生長土壤,搭建工匠成長成才平臺,通過開展貴州工匠評選、設立工匠(助優)基金、創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工匠、讚美工匠、爭當工匠”的濃厚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