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詞:以古人之心體悟人生智慧!(範曾講堂-儒釋道詩書畫)

發刊詞:以古人之心體悟人生智慧!(範曾講堂-儒釋道詩書畫)

發刊詞音頻: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2111099/171776814

大咖寄語視頻:https://v.qq.com/x/page/c0855oa8ed1.html

讀者們,聽眾們,我今天開始《國學開講》的講演,這個項目主要是我和諸位來交談。

我講的有什麼特點呢?在我們這個家族出來的人啊,不會隨便亂講,我所講的不會是自己杜撰,都是有根據,而且以古人之心體悟,以古人之心言情。我所講的就是他們當時怎麼想,我就把他們當時的想法講出來,而不是用今天人的想法,以五經來解我,我基本上來做到我來解讀五經。

因為我要講《國學開講》,我必須瞭解這門學問在中國歷史上它最高的成就在哪幾個人身上,那麼這幾個人的著作我必須先了解。就講四書吧,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人解釋四書,我覺得他們連標點符號都沒講對,因此就是隨便講,這個東西就違背了國學本意。

講《四書》我首先找到最好著本,清代一個大學者張岱寫的《四書遇》好極了,這個《四書遇》它能夠和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來媲美。那麼從朱熹到張岱的東西,其實多年來我一直在這樣看,這些看的過程是很快樂的事情。譬如講我過去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講的有區別,可是又都有各的道理,而且他們講的是那麼有意味,我就要從中間選擇來分析,用自己語言來表述給聽眾。

廣大聽眾有一個語言阻隔的困難,因為不是從小讀古文出來的,因此這個過程我是很注意,我一定要提出我自己的判斷和我的分析。當然我要代古人言,可是呢,是範曾代古人言,而不是其他人代古人言,這必然有範曾個人的特色。我必須有我講演的個性,我講演的風格,風格就是我範曾。

聽我的報告不會感覺有語言上的阻隔,我想我講的都是一種口語化的,因為我已經把文言文變成一個口語來講述。再根據我的講述看朱熹的文章或者看張岱的文章,或者看佛經本身就會有新的體會。這裡面你要真正的得到國學的真諦,你還得看原著。看原著以外你還得經常寫些東西有心得,這就是我作為主講人對諸位的希望。

因為我要使廣大聽眾產生一個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這個文化自信我覺得它是客觀的存在,而不是人們杜撰出來的。在世界人類歷史上,文化流轉這麼久遠,這麼豐厚,而中國是個愛文字的國家,歷代宗做了很好的整理和收集,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古老的民族做不到的。

我想通過我的講座,使大家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有內心的熱愛,作為這個民族的後人,有一種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

我希望能夠做到什麼呢?

以霜雪之潔求其品

以岱宗之高求其志

以潭壑之深求其學

以大地之厚求其德

我想整個民族性的自信和民族精神提高,我們知識分子責無旁貸的責任。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