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佈置作業鬧烏龍,誤把“洗碗”打成“洗澡”,家長:求娃陰影

如今正處於特殊時期,學生們無法回到校園上課,於是師網上佈置作業,家長拍好發到班級群裡讓老師檢查,已經成為常規的操作。

老師佈置作業,誤把“洗碗”打成“洗澡”發群裡

這天,一位寶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件搞笑的事,老師讓家長錄製孩子做作業的視頻發到班級群。但這個作業很特殊,讓拍孩子“洗澡”的視頻,家長們一臉懵,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雖然有些遲疑,但還是有一些聽話的照做了。

後來老師看到發的消息後,才發現鬧了個烏龍,趕緊解釋,自己錯把“洗碗”打成了“洗澡”發到了群裡。雖然及時改過來了,但一些積極的家長已經將“作業”傳進了群裡。


老師佈置作業鬧烏龍,誤把“洗碗”打成“洗澡”,家長:求娃陰影


看到部分家長髮的視頻,其他家長不淡定了,求孩子的心理陰影。後來老師又解釋了一下,讓家長給孩子錄製洗碗的視頻,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做家務的辛苦,然後再寫成作文,沒想到一時手誤把字打錯了。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打字聊天的時候也時有發生,所以要對老師的錯誤表示理解。這也告訴我們,給孩子錄製作業的時候,家長也要先考慮一下,如果有不妥的地方,一定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像上面這種情況,如果有家長第一時間和老師溝通,就能避免尷尬。


老師佈置作業鬧烏龍,誤把“洗碗”打成“洗澡”,家長:求娃陰影

但很多家長其實不願和老師溝通,可能是因為3個原因:

① 家長人際溝通能力不佳,碰到老師不知道要說什麼,所以乾脆拒絕溝通;

② 孩子在校表現不好,總是接到老師的投訴電話,久而久之對老師有一種害怕和膽怯的心理,不敢和老師溝通。

③ 還有一種家長不拿老師當回事,覺得孩子到了學校就應該由老師全權負責,自己用不著操心。

無論什麼原因,家長還是要和老師保持好溝通,因為只有和老師充分溝通才能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那麼,家長應如何與老師溝通?


老師佈置作業鬧烏龍,誤把“洗碗”打成“洗澡”,家長:求娃陰影


1、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式

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趁這個機會和老師溝通幾句,瞭解孩子當日或者近日的一些情況。在溝通的內容上,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1) 先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和悉心栽培;

(2) 談一下孩子的近況,比如近期遇到的困難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等;

(3) 回到學習上面,拜託老師嚴加管束孩子。

2、有爭議的事情,私下溝通解決

有的家長對幼兒園和老師的做法存在質疑時,會去學校當眾質問老師,或者在家長群直接裡討伐老師的過失,這是非常不妥當的行為,很容易引起紛爭和尷尬。有爭議的事情,可以私下溝通解決,這樣老師更容易接受。


老師佈置作業鬧烏龍,誤把“洗碗”打成“洗澡”,家長:求娃陰影


3、尊重老師,正確認識和評價他們

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傳道解惑”,家長也該尊重老師,配合好相關工作。也要正確認識和評價他們,不要因為社會上的一些負面現象就對老師有偏見。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老師,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因為只有家長尊重老師,孩子才會在心底裡也尊重老師。

家長和老師相處也是一門學問,彼此溝通好,孩子能從中獲益。所以,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家長們要和老師保持良好的關係。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