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幾款隨意丟棄的古幣,如今都是天價,看看家裡有沒有

當初幾款隨意丟棄的古幣,如今都是天價,看看家裡有沒有


淳化元寶背面所鑄的兩尊佛像,均有蓮花寶座和祥雲依託,充分的突顯出了宋朝對佛教的重視,對佛教的信奉自古至今都存在,現在許多的人依然信奉佛教,敬仰佛祖,教人慈愛善良,這是值得收藏的原因之一,另外,銅錢上的圖案,不僅是“淳化元寶”四個字,更是錢幣背面的佛像都雕刻的神態自如、線條流暢自然、清晰莊嚴,栩栩如生,可以看出當時年代的金屬雕刻工藝水平,其中的悠久歷史文化也是淳化元寶值得收藏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根據上面我們所講的這些文化,都是淳化元寶值得收藏的原因。近些年來,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收藏家及收藏愛好者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日趨繁榮,所以淳化元寶具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將來的升值空間也會非常大。不管各位收藏家是作為收藏自己把玩也好,還是作為一種投資坐等升值也好,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淳化元寶,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相傳錢文為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御書體”,分楷書,行書,草書三種書體,而楷體一種的“元寶”二字仍然屬於“隸書”。順時針旋讀,光背。

中國最早發現宋代“淳化元寶”佛像錢幣是在1988年春。當時一個建築施工隊在佛教聖地五臺山中臺頂(即翠巖峰)佛塔舊址清理塔基時,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兩尊佛像的錢幣,經考古學家和錢幣專家鑑定,這就是中國宋代淳化年間鑄造的“淳化元寶”。

宋代是中國古代鑄幣和使用非常發達的時期。我們可以看到,錢幣正面刻有行書“淳化元寶”四字。字體為宋太宗趙光義御筆親書,筆法雋永流連,十分灑脫。宋太宗一生酷愛書法,他即位後,留意翰墨,叫人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於淳化三年編刻成宋代著名的 ,拓賜給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學開始在宋代盛行。錢幣背面的兩尊佛像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右邊為手持蓮花,正結枷跌坐於八葉蓮花寶座之上的觀音菩薩。寶座底下祥雲纏繞。左邊為頭上結髮,雙手合十,顏貌天真活潑,身體微向右側站立在蓮花瓣座上的善財童子,好一幅“童子拜觀音”的畫圖。

宋代是中國古代鑄幣和使用非常發達的時期。這種佛像錢幣以其造型獨特,雕刻細膩,圖案精美和花紋精細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贏得廣大佛教信徒和錢幣愛好者的青睞。

當初幾款隨意丟棄的古幣,如今都是天價,看看家裡有沒有


淳化元寶近期成交記錄:

北宋淳化元寶佛像金錢---成交價:RMB1,123,200---成交日期:2015-11-14

淳化元寶金錢

-成交價:RMB2,668,800---成交日期:2014-11-15

北宋淳化元寶金錢

---成交價:RMB5,212,800---成交日期:2017-05-10

北宋“淳化元寶”背佛造像金--成交價:RMB3,123,200---成交日期:2014-11-14

淳化元寶

---成交價:RMB2,780,000---成交日期:2017-07-17

北宋淳化元寶·供養金錢

--成交價:RMB1,400,000---成交日期:2017-05-17

當初幾款隨意丟棄的古幣,如今都是天價,看看家裡有沒有


五銖錢自西漢武帝元狩五年至唐武德四年,鑄造歷史長達七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貨幣品種。其流通地域之廣,影響之深,在中國貨幣史乃至世界貨幣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武帝初,行四銖半兩。建元元年(前140年),鑄三銖錢(“令縣宦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史記-卷三十-平準書第八》)。建元五年(前136年)停鑄三銖錢。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重鑄三銖錢並造皮幣和白金(銀)幣。元狩五年(前118年)武帝廢三銖錢,詔令郡國鑄五銖錢(”有司言三銖錢輕,易奸詐,乃更請諸郡國鑄五銖錢,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 籀 焉“。---《史記-卷三十-平準書第八》)。

五銖錢的字文得名源於它的重量:枚重五銖(注:以西漢一斤為250克算,一銖約0.65克,五銖約3.25克)。可以推測五銖錢的重量是源於四銖半兩與三銖錢等值,民不樂意用之,則私鑄成風,故廢三銖行五銖。古人造字以紀數,起於一,極於九,五為中數,亦表天地人和。

漢代五銖錢範(3枚) 成交價:908萬 2017-05-17

漢代五銖錢範(3枚) 成交價:450萬 2017-06-25

漢代“五銖”錢樹、錢範各 成交價:276萬 2017-07-16

清道光 申錫五銖錢壺 成交價:246.4萬 2017-10-15

戰國 五銖錢範 成交價:280萬 2016-11-10

漢 “五銖”銅範,內含“ 成交價:249.5萬 2016-09-23

戰國-漢 鎰六化、五銖錢 成交價:613萬 2016-07-06

漢 “雞目五銖”錢範一枚 成交價:679萬 2016-10-18

當初幾款隨意丟棄的古幣,如今都是天價,看看家裡有沒有


西王賞功錢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是明朝末年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鑄造,有金銀銅三種材質,大小在46毫米,厚度2毫米,為大西國國主賞功之錢幣(或者叫獎章)。

相傳有金,銀,銅三品,皆世所罕見,泉界大珍。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為泉界大珍。

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據川時,自稱“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國,改元大順,鑄有“西王賞功”大錢,分金、銀、銅三品,以獎勵有軍功者,存世極罕見。清朝統治期間,凡涉及西王的任何物品(更別說是西王賞功之物)定會被滅門九族,在西王稱王的幾年已是珍品,極少將領珍藏擁有,歷經370多年的今天,尚未聞有人目睹西王賞功的真容。相傳西王賞功做工精細,字體剛勁優美。目前所有拍賣行及市場上流出的都是仿品,做工及字體粗糙,大小和厚度更是無人知曉。

西王賞功公司近期成交記錄:

明末西王賞功銀錢

---成交價:RMB1,858,000---成交日期:2017-05-17

明末西王賞功銀錢

---成交價:RMB1,500,000---成交日期:2017-05-17

西王賞功

---成交價:HKD8,630,000---成交日期:2017-07-26

西王賞功銀質

-成交價:RMB1,552,000---成交日期:2017-05-15

明末西王賞功銀錢

---成交價:RMB3,560,000---成交日期:2017-05-17

西王賞功鎏金銀製手雕花錢---成交價:RMB1,680,000---成交日期:2017-06-03

“西王賞功”銅幣

---成交價:RMB1,100,000---成交日期:2014-12-29

西王賞功銅錢

-成交價:HKD6,300,000---成交日期:2014-07-27

西王賞功銀樣幣

成交價:RMB1,235,000---成交日期:2015-07-17

當初幾款隨意丟棄的古幣,如今都是天價,看看家裡有沒有


四川銅幣在清末初鑄時,質量較好,一般都是用紫銅。每枚銅元的含銅量均在96%--97%左右。民國以後,成、渝兩地鑄造的銅元。因當事者貪圖重利。攙入白鉛較多,除老一百、老二百兩種為紫銅外,其餘均是白黃色的白鉛。故銅質不如清末所鑄之純,但官方要求是成色96%以上。由於四川省內軍閥混亂,有些軍閥用銅日雜,使成色方面連95%也難以達到。

四川銅幣軍政府是由四川銅元錢幣演變過來的,最早銅元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議鑄造銅元。光緒二十九年(1903)六月,建立四川銅元局,其規模不大,僅就原購鑄小制錢的廢機修整使用.廠房是機器局的壓銅廠和舊的銅錢廠,鑄料是機器局的槍彈廢殼邊渣和寶川局餘銅,圯煉淨盡。按銅96%、鉛0.1%及其他的比例配鑄“當五”、“當十”銅元。所鑄銅元悉用紫銅,量較好。以致四川銅元成為全國銅元特點之一。

據瞭解,四川銅幣是大眾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數量,前期國內各區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四川銅幣板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導致其價格快速走高。同時,四川銅幣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預計後期四川銅幣的價格還將繼續上漲。

2012年4月28日,民國二年軍政府造四川銅幣,成交價是160萬元人民幣;

2012年12月28日,中華民國年四川銅幣軍政,成交價120萬元人民幣;

2013年6月7日,民國元年軍政府造漢字四川,成交價:101萬元人民幣;

2015年8月5日 四川銅幣,成交價是196萬元人民幣;

2015年8月20日,四川銅幣,成交價是320萬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