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需冷靜面對後續考驗

摘要:歷史的淵流往往詭異多變,使人不能不謹慎對待命運的無常。


中國仍需冷靜面對後續考驗


中國在抗疫戰爭中的貢獻人所共知,這是人也抹殺不了的,這是每個中國人永生難忘的歷史和記憶。

然而,歷史的淵流往往詭異多變,使人不能不謹慎對待命運的無常。就像1940年的太平洋各大國的國運,當以為是災難發生時,卻突然走得像是機會,當以為是機會時,卻慢慢發現其中蘊含著莫大的兇險。

西方的疫情足夠慘烈,無論是感染的人數,還是死亡的數字,以及上流顯要的接連中招甚至死亡,都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但是,當我們閱覽完“西班牙大流感”這種全球大流行的教訓之後,就不得不感嘆全球化病毒的冷酷兇險。就會知道,在疫苗出現之前,恐怕沒有什麼易感人群能夠躲避病毒的捕捉——1918年,無論是躲在在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土著,還是嚴防死守的澳大利亞人,都無法避免被病毒的洗劫。


中國仍需冷靜面對後續考驗


面對這種已經全球化的病毒,歷史的經驗以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群體免疫”是最終的必然宿命,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倖免,唯一的不同就在於用什麼辦法達到“群體免疫”。今天的西方國家經歷過這一輪之後,某種程度上就像1918年7月之後的西班牙,恐怕率先成為對病毒有抗性的非易感人群。所以,抗疫戰爭可能是三部曲,對我們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太樂觀了。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前面不斷強調的,那些敵視中國的西方列強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國家,近來因為疫情的傳播,出現了一股或多股異乎尋常的反華、仇華情緒。就筆者的觀察而言,即便是那些現在還能裝作溫和的國家,最大的動機,恐怕還是暫時有求於中國,等疫情的威脅減弱之後,很難說他們會是什麼嘴臉。


中國仍需冷靜面對後續考驗


疫情結束後,他們會採取怎樣的手段?我們不清楚;會對中國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也不清楚,儘管這是朝夕即至的衝擊。

不過,我並不擔心,這個五千年的民族,歷經大風大浪,早已看淡興衰成敗。面對這滔天的驚濤駭浪,直面歷史的考驗,做一個不負歷史的炎黃子孫,就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