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化妝品備案通過率驟降 企業最容易在這裡“栽跟頭”

進口化妝品備案通過率驟降 企業最容易在這裡“栽跟頭”

近日,據某備案服務機構官方公眾號“進口化妝品法規服務站”發佈的消息,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進口非特化妝品新增備案產品數量明顯放緩,其中備案通過率已由去年同期的80%降至58%,下降了22個百分點。

備案通過率的大幅下降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品觀APP瞭解到,由於企業對法律法規不夠了解,在配方/原料/包裝等方面“栽跟頭”的現象比較常見。

檢驗方法不規範,配方/包裝問題頻出

綜合上述公眾號歷史發佈消息以及業內人士觀點,可以發現,備案不通過的進口化妝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配方/原料/包裝問題最多。

相關機構在分析了2019年全年15684件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大數據後發現,在全年4695個審核未通過的產品中,原料/配方/包裝/中文標籤等成為高頻問題。

1、原料/配方的安全性無法保證、真實性存疑等是主因。

例如,在“國妝網備進字(浙)201900138X”等產品送審時,相關機構給出的結論是,其產品配方中使用的“辛酰羥肟酸”安全性存疑,這也是這款產品備案不通過的重點原因。

同時,不少產品配方的真實性存疑。以“國妝網備進字(蘇)201900010X”為例,其產品配方以外的其他申報資料顯示,產品生產使用的原料種類或含量與申報配方不符:產品生產工藝簡述中出現了申報配方中沒有的原料“魚腥草提取物”。

據瞭解,目前,全球不少化妝品主流地區都有相應法規,要求在當地銷售的化妝品,標籤上的成分按照降序(大於1)排列。但也有部分地區由於當地非上市審查,監管不嚴或企業不清楚本國法規,而導致實際生產的產品包裝成分表亂序。

2、在外包裝方面,未能準確完整翻譯以及產品設計包裝宣稱不符合我國法規要求,成為審核不通過的重要原因。

據瞭解,不少送審產品在包裝平面圖標示的“100% VEGAN”、“0% PARABEN”、“0% SOAP”、“NO ANIMAL INGREDIENTS”、“LABORATORY TESTED”等宣傳語,都不符合法規要求。

3、風險評估未做到位。

目前,不少送審的產品在風險評估上並不符合要求。例如,在相關機構給出“國妝網備進字(粵)201900101X”審核不通過的原因中提到,其對配方中PEG-20 硬脂酸酯、苯氧乙醇、甘油硬脂酸酯、礦脂的風險物質評估不準確不全面。

據不完全統計,化妝品中較為常見的可能會帶入風險物質的原料有:乙氧基結構原料,如PEG類、聚醚類等;以丙烯酰胺類為起始原料的,如聚丙烯酰胺等;甘油;滑石粉;甲醛及甲醛緩釋體類;植物油等。那麼,如果在產品中增加這些原料時,所出具的檢測報告裡,要儘可能做到準確和全面。

除了以上這些關鍵點,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自去年起,很多自貿區可以實現備案,但也因各個地區的資質不一而良莠不齊,而導致企業在提供檢驗材料時五花八門,這也成為了備案通過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其次,檢驗方法不規範。

“進口化妝品法規服務站”公眾號介紹,自去年新檢驗規定(國家藥監局新制定的《化妝品註冊和備案檢驗工作規範》)實施以來,更多第三方檢驗機構進入市場,雖然檢驗週期基本可縮減至30天,檢驗費用更是能節省千元左右,但是已屢次出現新機構不熟悉化妝品檢驗要求、報告出具標準等問題,再加上備案人不仔細審查報告內容,致使產品下架或補充報告的現象發生。

例如,在檢驗項目和方法上,很多產品並沒有做到全面檢驗。以未通過備案的“國妝網備進字(粵)201900076X”為例,其兩款產品“XXX海洋保溼面膜”和“XXX氏海洋保溼貼膜”為同時配套使用,而配套使用產品要根據產品使用方法來確定毒理學的檢驗方式。那麼,在檢驗時則應以“XXX海洋保溼面膜套裝”備案, 並應補充提供“XXX海洋保溼面膜”與“XXX海洋保溼貼膜”樣液混合後相應的毒理學試驗報告。

“備案是基礎,關鍵要打通市場”

當下,受到疫情影響,進口化妝品發展放緩,而備案通過率的下降,無疑是“雪上加霜”。

“進口化妝品法規服務站”指出,接下來,進口品備案依然存在著較大挑戰:1、“雲”溝通成本增加;2、樣品和文件寄送難度增加;3、政府/協會/第三方機構暫停對外業務。

“但是,比備案通過率降低更讓人擔憂的是,業內企業的外貿發展會受到較大影響”,進口日化品運營商和麥賀達集團副總裁田黎明表示,目前,外貿行業中,已經有大批企業倒下,“從進口的角度,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斷貨斷供”。

他認為,做進口化妝品的公司接下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首先要做到合法合規;2,未雨綢繆,現在做的任何事都是積累,要為疫情之後佈局;3、產品差異化已經不重要了,進口與不進口,原裝與非原裝,都不是重點,能快速調整跟上社會變化是關鍵。

“做進口生意,備案是基礎基本,關鍵還是要打通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