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一場沙塵天氣,讓塔里木盆地周邊綠洲的天空籠罩在灰濛濛的浮塵之中。地處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綠洲,包裹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四周。每到多風的春季,塔里木盆地風起沙揚,也是浮塵天氣最多的季節。

祖祖輩輩生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四周的人們,不僅熟悉沙漠,也瞭解這裡的特殊天氣和氣候。浮塵天氣並不能影響人們迎接春天的步伐,況且,近年來隨著綠化面積的不斷擴大,塔里木綠洲浮塵天氣也在不斷減輕。3月下旬的早晨,疏勒縣艾爾木墩鄉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手裡提著各種穀物和乾果,走向綠洲與沙漠間的沙窩子,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迎春節日,這個節日叫“諾魯孜節”。千百年來,人們把對春天的祝福和期望,都寄託在了這個春天的節日裡。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3月在浮塵天中,走向沙窩子的人們踏出一路塵土。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相聚在沙窩子的人們,有步行走來的,也有騎駱駝、趕毛驢車來的。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參加春天節日聚會的老人對這個節日有著更多的記憶。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在現場,姑娘們相互送上節日的祝福。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帶著孫子來參加節日聚會的老人。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參加節日聚會的孩子們。

亞森·斯迪克很早就來到了沙窩子上,把一口超大的鐵鍋架在了沙窩子一個角落,把粗略打碎的麥子、玉米等顆粒、紅豆、黃豆、陳積一冬的白籮卜、蔓菁、杏幹、紅棗和新鮮的羊肉等食物,再摻混剛吐綠的苜蓿煮成稠粥,這些食物是家家戶戶儲存一個冬季的糧食和乾果,這叫“諾魯孜飯”,又叫“普突克飯”。這是諾魯孜節的一種習俗,各家各戶把存放在家裡的食物拿來,在節日裡一鍋煮熟後,供所有參加活動的人吃,特別要給較貧困人,大家圍坐在一起吃“普突克飯”,也把所有人的祝願和嚮往融會在了一起,共享春天的快樂。

“諾魯孜節”起源於中亞地區,歷史上,過著遊牧和半遊牧生活的人們在冰雪消融、草木返青、牲畜產仔的時節,都會以這一傳統佳節歡慶新生活的開始,並把這一天定為新年節。諾魯孜節也叫做納吾孜節,也是新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3千年的歷史,節日大多從每年的3月20日前後起,可延續3天至15天不等,內容與漢民族的春節相似。2009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將諾魯孜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2010年聯合國大會第A/RES/64/253號決議後正式成為國際性節日。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一大鍋煮熟的“普突克飯”是全村人對春天的寄託。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相聚在“諾魯孜節”的長者。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村裡的人們共同分享“普突克飯”。

鼓聲和著琴聲在沙窩子的中央響起,人們自發地彙集到了擊鼓彈唱的地方,這是諾魯孜節麥西萊甫開幕的標誌。“遙遠的家鄉,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那條清澈的小河,日夜不停地流淌……”伴著鑼鼓聲、嗩吶聲和姑娘們的歌聲,歡樂的人們盡情起舞唱歌,不分男女老少,沙漠綠洲間是琴師、歌手、舞者們最好的舞臺。剛剛從沙地舞池上下來的吾布力老人興奮的告訴我:過去這裡的歌舞一直要唱到、跳到明天太陽出來的時候。老人一直沉醉在這種喜悅之中。

不遠處賽馬、刁羊、賽駱駝、鬥雞、鬥羊、鬥狗、摔跤等娛樂項目,沙灘上同時舉行,助威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寄託著人們對一年美好生活和祈福收穫的和希望,春天的歌聲衝破淡淡的浮塵,在塔里木的上空迴盪。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打起手鼓唱起春天的歌。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跟隨著春天的樂章,舞動歡快的麥西萊甫。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跟隨著春天的樂章,舞動歡快的麥西萊甫。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奏響在綠洲沙漠間的樂曲。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沙窩子裡的賽馬激烈、刺激。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古老的叼羊活動在春天的節日裡繼續。

塔里木的春天,衝開浮塵的歌聲

驚險的“薩哈爾地”遊戲在沙樑子上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