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徵文啟事

為加強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理論研究與實務研討,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深入有效實施,著力構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論體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與檢察日報社聯合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徵文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徵文主題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

二、徵文範圍

徵文活動面向社會公開進行,檢察系統、法學理論界和法律實務界等各界人士均可參加。

三、徵文截止時間

投稿請於2020年7月31日前將論文電子版發送至聯繫人郵箱。

四、參考題目

徵文主要圍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重大理論與實務問題進行研究,具體題目自行擬定。以下選題供參考: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價值功能

1.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檢察機關的主導責任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理論探討

3.認罪認罰案件的定罪證據規則

4.刑法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銜接

5.從寬幅度的具體把握

6.比較法視野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權益保障

7.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

8.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被害人權益保障

9.律師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作用

10.認罪認罰自願性保障

11.無值班律師幫助情形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量刑建議

12.檢察官的量刑建議與法官的裁量權

13.量刑協商程序價值及其制度設計

14.確定刑量刑建議的制度價值

15.量刑建議的採納與調整

(五)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被告人反悔的處理

16.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被告人上訴權的協調

17.認罪認罰案件被告人反悔的處理

18.認罪認罰案件檢察機關的抗訴權

(六)特殊類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19.重罪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20.職務犯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21.共同犯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七)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程序適用

22.認罪認罰案件的審理方式

23.多層次訴訟程序體系的構建

(八)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之監督制約

24.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制約監督

徵文選題可不限於以上內容。

五、論文要求

1.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致力於在理論與實務層面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關重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明晰和統一認識,為進一步體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效果提供理論支撐。

2.注重論文的理論性、創新性、建設性,已公開發表的論文,不參評本次徵文活動。

3.論文要求突出問題意識,理論聯繫實際,論述嚴密,資料詳實、準確,論文篇幅在3000字以上,一般不超過1.5萬字。

六、格式要求

1.來稿請在文章左上角註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徵文”,楷體四號字、頂格左對齊。

2.大標題用方正小標宋二號字體,副標題用楷體三號字體,一級標題用黑體三號字體,二級標題用楷體三號字體,正文用三號仿宋字體,單倍行距。

3.題目下注明作者姓名(居中、楷體、三號字),並以腳註方式註明作者姓名、單位及所在部門、職務職稱、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4.中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用符合學術規範的楷體四號字。

5.註釋一律使用腳註,仿宋小五號字,每頁重新編號。

七、徵文評獎與使用

1.徵文活動將邀請部分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專家學者擔任評委,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

2.《人民檢察》雜誌、檢察日報理論版設徵文專欄,擇優刊發來稿,主辦方還將積極向《中國刑事法雜誌》《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中國檢察官》《刑事檢察工作指導》以及其他法學刊物推薦優秀徵文。

3.徵集活動結束後,主辦方將擇期舉行研討會,交流研究成果,深化制度適用,並對獲獎論文進行整理彙編,適時公開出版。

聯繫人:

檢察日報理論部 龔雲飛

聯繫電話:1811003180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人民檢察雜誌社 王新穎

聯繫電話:18810367805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

檢察日報社

2020年4月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