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盘磨


作为非重灾疫区,我们的居家抗疫是从大年初一才拉开序幕的。当时,朋友圈刷屏的全是段子,说什么大年初一纹丝不动,大年初二一动不动,把成语直拼到大年初七,说钟南山院士什么时候叫动再动。

闷过元霄节了,可以外出活动的迹象丝毫没有出现。我们本着闷在家里就是把病毒闷死的理念,坚决响应政府号召,闷着也是战斗,闷着就是不给社会添乱。

半个月来,每天第一时间照例刷屏查看疫情新闻。然后,再就是吃喝拉撒睡,活动半径几乎为零,直吃得食欲断崖式下跌。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饮食男女,对一日三餐充满了本能的热爱和赞同。但是,孩子们被圈在家里,犹如动物园里关在铁笼里的野兽一般,不仅没有食欲,而且常常走来走去,自言自语,心理危机貌似显山露水。漫长的寒假,他们终于实现了晚睡晚起的自由。往往我们用早餐时,他们被几次三番地喝斥,也不曾回应。而到中餐时,他们才慢腾腾地刷牙洗漱。终于有一天,读大三的女儿提议:一天两餐吧。就餐时间相应顺延,把晚餐省下。

乍一听,也挺有道理。本来养生就讲“乞丐的晚餐”嘛。我们人到中年,晚餐少吃或不吃,貌似都是可以的。可是,答应女儿之后,执行两餐政策的第一天午后,我就有了饥饿的条件反射。下午一点半,正是平素的午休时分,倦意袭上,我却强撑着不睡,站起来踱步。后来,猛然发现原来是生物钟在起作用嘛。然后,就反复看表,距离原本计划下午五点用餐的时刻显得是那么漫长。

站在阳台上,向大街上张望。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空空荡荡,几乎看不到行人。心里忽然一阵空落落的,一种似曾相识的失落袭来。

那是小时候,每逢阴天下雨,厨房灶前储存的柴禾不够用时,全家都要改为一日两餐。一方面是节省烧火做饭的柴禾,更重要的是节省食物原材料。另一方面,因为没有下田干活,在缺衣少穿的年代里,不劳作不用餐,或许算是一种收支平衡吧。暮色四合时,母亲早早地掌灯铺床。我情不自禁地再次向母亲反映:“娘,我饿。”母亲不去看我,自顾自地说:“睡吧,早点睡吧。‘人是一盘磨,卧下就不饿。’”是啊,石磨卧在院子外面,静静地卧了好多年了,它虽然可以吞下粮食,磨出面粉,但它自己从来不吃东西。石磨,它不饿么?想着这样的问题,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里一定会梦见很多好吃的食物。但是,听到母亲那句否定没有晚餐供应的回复时,孩子心里那份绝望的、无言的失落感觉,忽然被儿女们这样一日两餐的提议唤醒。世事经年,颇感沧桑。

我一直保持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起读书、运动,坚持了许多年。我转而提议,从明天开始,我们一家两制吧,咱们两个还是一日三餐,他们做孩子的,也就一日两餐吧。

人是一盘磨


人是一盘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