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商”唯品會,騰訊的增持對雙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妖商”唯品會,騰訊的增持對雙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據相關報道,12月16日,據騰訊和唯品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文件顯示,騰訊在今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期間增持唯品會股票,增持數量為6472841 ADS(美國存託憑證)。文件顯示,騰訊此次增持共花費約8419萬美元,平均每ADS交易價格為13.01美元。這是騰訊年內第二次增持。

該報道透露出什麼信息呢?背後有什麼邏輯呢?

唯品會的商業模式好像一直是處於一種多方試點的狀態,做特賣、做閃購、做互聯網金融、做支付、做物流。這種多方試水的學費也是比較高的,例如,據相關資料顯示,唯品會之前已經關閉了北京分公司,且在去年的12月初關閉了其海外社交電商“章魚櫃檯”,更早一些的時候,也就是在2016年,唯品會關停了其在2015年初戰略投資的東南亞電商Ensogo上的閃購和電商平臺業務。

閃購模式雖然避開了國內大的奢侈品電商圍攻,使其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這種模式其實本質上就是清理奢侈品庫存的電商模式,進入的門檻其實不高。例如天貓也相繼推出了品牌特賣,京東和蘇寧都可以做,只是在考慮是否影響主營業務的方面,做一個選擇題而已。

另外,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還有物流,其實都做得比較完善了,各自都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態。一家電商平臺上很難容納這麼多的生態,做好更是不容易的。

所以國內電商的競爭局勢,使得唯品會其實處於一個很被動的局面,故其擴展海外業務,邏輯上也能說得通。但是海外的消費習慣和人群,其實也考驗著唯品會的特色業務“出海”,而事實上也證明了其“出海”遭遇了諸多不利。

但是無論如何,目前天貓、京東、蘇寧等許多電商巨頭還基本上沒有選擇或者決定大規模進入到這個唯品會的老牌發家致富業務閃購領域,一些競爭對手,例如俏物悄語(這家電商還爆出裁員50%)、聚尚網、天品網、魅力惠還不足以與唯品會爭得市場席位,所以唯品會目前的發展勢頭還不錯,市場連續表現尚好。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2年上市,唯品會的股票曾一度上漲60多倍;2019年Q2、Q3季度,唯品會營收增速持續回暖;2019年10月26日,唯品會的股價更是上漲了18%。整體而言,2019年唯品會的股價飆升了154%以上。業績的向好,或許是騰訊增持的一個首要原因。

另外,數據顯示,唯品會在2Q18-4Q18三個季度分別為6%、11%、13%的增幅裡,分別有24%、22%、23%的流量來自新加入的騰訊和京東入口。這或許也意味著騰訊等流量巨頭對於流量導入唯品會提升業績的效果方面,目前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因此持續增持邏輯上也說得過去。

第三,在今年的11月25日,唯品會品駿快遞與順豐達成業務合作,品駿快遞正式停止業務。這對唯品會而言相當於一次將自身附著的一項重資產業務進行剝離的重大行動,這或許是唯品會對自身多營業務進行定位後的一項重要瘦身決策。在這種情況下,目前來看是一項利好的消息。

總而言之,在唯品會目前盈利能力尚可、市場表現尚好的情況下,騰訊對其的增持表現出了對其業績的樂觀態度,畢竟唯品會的業務模式在目前的市場上還是前景可期的;另外,鑑於流量的湧入對唯品會業績的支持效果明顯,所以流量巨頭騰訊增持唯品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這或許也是經營遊戲等重頭業務的騰訊想在電商上面導流轉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加之唯品會採取了一些剝離重資產的不符合其業務定位的決策,也讓外界對其後續的經營比較樂觀。而唯品會也自然希望看到這一結果。

故騰訊增持唯品會,應該是一件比較符合雙方利益的好事。

唯品會的股價之前瘋長,一度被認為是“妖股”,因為當時其盈利模式一度被人看不懂。而現階段唯品在經營屢被看空的情況下,仍然被騰訊等巨頭增持,不得不說唯品會是一個“妖商”,似乎也是讓人看不懂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考量背後的原因,或許我們認識到的這種市場的“妖”態,其實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