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首打油詩,罵遍了天下的讀書人,這嘴可真毒!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最不缺的就是皇上,在中國古代有兩種皇上,一種是文采菲菲出身貴族的皇帝,還有一種是在小人物中打滾,拼盡全力,坐上皇帝寶座的帝王。前者基本上所有的皇帝都是這種出身,後者只有兩人吃盡了苦頭,從一個小人物爬上了那至高無上的地方。這個兩個人就是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人從某些方面來說是非常的相近的。一個是市井小混混,一個是地主家的放牛娃。兩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同樣幹掉了所有功臣,只是劉邦幹掉這些功臣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好的遮羞布,而另一個簡單粗暴毫不在乎自己在後人眼中的模樣。兩人的繼承者也是非常的相似,劉邦的繼承者是一攤扶不起的爛泥,在劉邦死後,劉邦的繼承者被呂雉玩弄於掌心。而朱元璋的繼承者和劉邦的繼承者有點點不同,好歹劉邦的繼承者還有一個呂雉在,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完全是一個沒長腦子的蠢貨,眼巴巴的把自己已經到手的江山拱手讓人。不過兩人在某個方面來說還是有些不同的,那就是朱元璋的皇后要比劉邦的皇后貼心省心的多。

有一次,一個儒生求見劉邦,劉邦見他戴著一頂儒生專屬的帽子,站在那裡裝腔作勢,於是在儒生侃侃而談時突然摘下了儒生的帽子,並當眾往帽子裡排洩汙物,表示對這個儒生的侮辱。

這個故事並不是那種出自鄉野讀物中被人胡編亂造的產物。這個故事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詳細記載。雖然這個小故事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是應該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接下來是朱元璋看不起那些假清高的讀書人,為此朱元璋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表示對那些假清高,沒有本事,每天只會在那裡噼裡啪啦說個不停的讀書人一種怒罵。朱元璋的這首詩和劉邦的做法不同,朱元璋的這首詩狠狠的打了那些假清高的讀書人的臉,並沒有得罪大部分讀書人,這首詩還是被很多人喜歡的。劉邦的那種粗魯的做法被很多讀書人說厭惡。接下來請欣賞朱元璋所作的打油詩《罵文士》:

嘰嘰喳喳幾隻鴉,

滿嘴噴糞叫呱呱。

今日暫別尋開心,

明早個個爛嘴丫。

上面那首詩只能那個作為朱元璋的一個憤怒之餘的怒罵,並不是朱元璋的全部水準。朱元璋作為一個皇帝還是有附庸風雅的時候的,畢竟誰還不會作詩,就你們那些死板的讀書人能耐來著,這首《金雞報曉》完全可以展現朱元璋文雅的那一面: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

掃盡殘星與曉月。

《罵文士》和《金雞報曉》相比,不是一般的簡單粗暴,但是也是這種酸腐士大夫覺得粗魯不堪的語言,才能表示出朱元璋對那些人的厭煩和鄙夷。不過朱元璋的這首詩帶火的還有那些流行至今的經典髒話比如:“嘰嘰喳喳像烏鴉”、“滿嘴噴糞”、“爛嘴丫”。

可能有人會狡辯說,劉邦和朱元璋之所以看不起文化人是他們自己沒有文化。但是這種事情深究起來,也沒有人可以反駁劉邦和朱元璋所做的事情。劉邦和朱元璋並不是討厭所有的讀書人,他們討厭的是那些只說不做、紙上談兵、還假清高、高高在上,看不起所有人的讀書人。像蕭何和李善長這種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在劉邦和朱元璋面前還是很受歡迎的,從兩人所受到的尊重就能看出一二。

其實,在古代的歷史中,讀書人一直都是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重點。過於聽信讀書人的空談是不可取,比如:朱允炆、崇禎。但是過於折損讀書人的尊嚴也不可取,要是遇上了那些把讀書人尊嚴看的非常重的讀書人(迂腐之人)皇帝也不可能做得太過,比如魏徵。其實真的要在讀書人和讀書人的尊嚴中間找一個平衡點是不容易的,也很少有人能把握住這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