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的經典 ——“拉姆”近防導彈的故事(四)

雖然“拉姆”系統是短平快思路的產物。但在1983年數次打靶試驗中,成功地攔擊了多架靶機。受此鼓舞,聯邦德國方面計劃花費1.6億西德馬克購買1923枚“拉姆”導彈和58套導彈發射裝置,裝備在3艘驅逐艦、10艘巡邏腿、8艘”不來梅”級護衛艦和若干艘124型護衛艦上。美國方面則打算購買4900枚“拉姆”導彈和32套導彈發射裝置,準備用來裝備輔助艦船或者是作為儲備武器裝備在戰時徵召的商船上。

簡約的經典 ——“拉姆”近防導彈的故事(四)

遺憾的是,此後的“拉姆”系統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駛入快車道。這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首先,美國海軍在“情感”上對“拉姆”系統有排斥。簡單的說,就是對“拉姆”系統沒有明確的列裝需求,“密集陣”被認為已經“足夠”了。其次,政治因素在干擾著“拉姆”系統。這實際上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拉姆“系統的研製期間,美國經歷了現代歷史上最淒涼的時刻之一──伊朗人質危機。

“20世紀80年代看上去將成為蘇聯的一個新時代”,美國國際關係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雜誌《外交季刊》的主編威廉•G.海蘭(William G. Hyland)當時這樣寫道。“美國的戰略優勢明顯已經宣告結束了”。換言之,這是一個處於衰頹中的美國、缺乏自信心的美國。

此後,里根總統上臺了。這時,里根已是69歲的老者,可是他和於二戰風雲緊急關頭出任大英帝國首相的丘吉爾一樣,有一顆獅子般的心。他說:“偉大的美利堅應該從事與自己相匹配的事業。”

里根對蘇立場之強硬超乎克里姆林宮袞袞諸公的想象,尚未上任之際,里根即直接質疑蘇聯政權合法性、隨即直稱蘇聯為“邪惡帝國”。里根還效法當年年輕的肯尼迪總統,在舉世聞名的柏林勃蘭登堡門,對著那道把歐洲分裂成東、西兩個陣營的柏林牆,向蘇聯領導人大聲疾呼:“如果你追求和平,如果你追求蘇聯與東歐的繁榮,如果你追求解放,請你來到這座大門之前,打開這座大門、拆掉這道牆。”

簡約的經典 ——“拉姆”近防導彈的故事(四)

不過,雖然對蘇持強硬立場的里根對美國軍事力量的重建貢獻頗多。其就任伊始就明確表明:“我們有無法飛行的戰鬥機,有不能離開港口的海軍艦艇,一支所謂的‘快速反應部隊’既不快速也難於部署,而且沒有太大的戰鬥力。”美國民眾由此知道,重建美國的軍事力量將是新總統的首要任務。里根總統的確是這樣做的。

1981年,辯論的焦點是國防開支應該增加到居GDP的多少──是否需要達到百分之五的水準?百分之五是卡特所計劃的目標;或者是約百分之七,這是里根計劃的目標。在1983年2月19日發表的一場演講中,里根給出了他對國防開支的最清楚的解釋:“在過去被稱作是‘美蘇呈均勢狀態’的二十年裡,蘇聯與美國的軍力對比看上去更有可能是二比一,甚至更嚴重。”但要看到的是,里根增加國防預算的目的是打造一支“質量型”的軍隊。

要知道,里根是一位先進技術的強烈支持者,他並不想讓美國軍隊滿足於“夠用即可”或第二好的解決方案。“創新是我們的優勢”,他在1984年的一次向全國發表的講話中如此說道。而“拉姆”這樣的裝備在里根眼中顯然不夠先進,再加上美國海軍本身就沒有足夠的興趣。

結果,儘管在1983年年底,早期版本的“拉姆”系統已經研發完畢,美國海軍還在1983年2月關於總結馬島戰爭經驗教訓的《總結報告》中指出現代水面艦艇面臨空中威脅時,缺乏有效的近距離防空武器是一個關鍵性問題,但美國海軍並沒有認真履行其購買32套發射裝置和4900枚導彈的承諾,只是象徵性的購買了2套發射裝置和189枚導彈,更多的資源被傾向於“密集陣”系統。

簡約的經典 ——“拉姆”近防導彈的故事(四)

當然,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拉姆”表現出了真正的興趣,希望採購更多的“拉姆”來裝備登陸艦,但這也僅僅是興趣而已,畢竟海軍陸戰隊與海軍是要在一個預算飯碗裡吃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