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在人心,真情便一直在!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小煜說電影,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2108年大獲口碑。原因是電影的主題鮮明,屬於現實主義題材。它是由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件改編。這部影片的上映讓我們都開始關注國家醫療事業的發展和改革,引起國家的重視,促進了國家醫療事業的發展。這種反映現實的電影類題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而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和關注。

公道在人心,真情便一直在!

電影主角程勇是一個走私印度神油的小販,失敗的婚姻,社會的壓力,將一個基層小人物表現的淋淋盡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以當初的賣藥掙錢到最後的以身試法,完成了藥神的進階。看到呂受益為了不拖累家庭而結束自己的生命;看到彭浩為了替自己頂罪而失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看到病友們為了掩護自己而向警察下跪。他不是上天註定的救世主,他不過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胎肉體,因為他逃不過自己的良心,所以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公道在人心,真情便一直在!

沒有神的光環,便握緊手中的平凡。

整觀這部影片,在“法”與“情”轉輾反側,製造了很多衝突和矛盾。其中最大的一個矛盾體就是週一圍飾演的警長,隨著真相的慢慢浮出水面,他的立場也在慢慢發生轉化,從法律執行者到為了良心不受到煎熬,毅然決然的放棄對假藥販的追捕。這一立場的轉換,從人的主觀意識上來講,對這樣的主角才不會有疏離感。

公道在人心,真情便一直在!

沒有非黑即白的道德觀,只有不同立場的針鋒相對。

在道德和法律之間,終究法大於情,但法也能容情。而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結尾,最終考慮到程勇販賣假藥是為了拯救更多的人,從而減輕了處罰。法制社會,終究以法為主,這樣我們的社會秩序才不會混亂,更多人的權益才會受到保障。

公道在人心,真情便一直在!

法無情,但人有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不斷的完善和改變,方能更好的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

平凡的的是人生,把握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