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穰帖不是真跡?乾隆是這麼評說!張大千一萬美金表態度

王羲之行穰帖不是真跡? 乾隆是這麼評說! 張大千一萬美金表態度

王羲之的《行穰帖》根據唐朝張彥遠《法書要錄·右軍書記》中的記載,現存15字的帖文之後,尚有“宜其令口口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諸語,由此可以推想其當為王氏書札的斷簡殘存。清代康熙、乾隆先後的題跋之中,異口同聲地稱其“要非鉤摹能辨言下之意是為真跡,但再回頭看看乾隆又說此帖“稍遜《快雪時晴》”云云,即可知歷史上有許多類似這種“皇上御鑑欽定”的信口開河和不負責任

王羲之行穰帖不是真跡?乾隆是這麼評說!張大千一萬美金表態度

行穰帖

。自清宮散落民間之後,先歸合肥李氏小畫禪室。1957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斥一萬美金的重價,在香港從李氏家人處購得,並在日本仿真精製複本若干,分送朋友同好。隨後再以800萬日圓(當時約合美元兩萬)售與日本藏家。

王羲之行穰帖不是真跡?乾隆是這麼評說!張大千一萬美金表態度

初月帖

最後,又從日本流往美國,現藏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而今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另外一件,則是公認的晚明仿造之物在細巧的鉤摹下,此帖用筆的圓轉豐映、雄健有力,斑斑可見,顯示出一種流暢呼應的生動體勢和肥厚圓渾的質感力量。

王羲之行穰帖不是真跡?乾隆是這麼評說!張大千一萬美金表態度

上虞帖

與老到瀟散的《初月帖》相比,雖然某些筆畫的濃重略有近似,但還是靈動有餘而沉穩不足而與流美婉麗的《上虞帖》對照,則幾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面目。倒是其第一行“人”,第二行“大、當”等字左右來回折動的運筆之勢,和《遠宦帖》中一些字的寫法比較接近。但兩帖在總體寫法上的開張摔闔和內斂緊嚴,還是有著一望而知的明顯區別。此外,第一行開頭“足下”二字及第二行中間“不”字的寫法,也不如《遠宦帖》中同樣的字來得傳神是原本本身的問題,還是摹拓技術的問題?可惜已不得而知

王羲之行穰帖不是真跡?乾隆是這麼評說!張大千一萬美金表態度

遠宦帖

每天堅持5分鐘,90天可以練成優美行書書法 :請從專欄訂購《古帖臨摹與書法審美》

也歡迎進老師書法圈,我們一起討論學習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