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表白和當面表白,真有這麼大區別?

有些人表白,只敢在微信/QQ上表白,還只敢打字,不敢發語音,總怕會暴露出什麼。

有些人上課,不愛上視頻直播課,總覺得比線下課少了些什麼。

在美國的高校,有些女生會穿著波卡(全蒙面式罩袍)上課,但在某些互動性的課堂上這樣的著裝會被禁止。

到底是少了些什麼呢?

非語言交際

語言學家David Abercrombie曾指出:我們用發音器官說話,但我們用整個身體交談。

非語言交際是交際者運用自身的自然特徵和本能向對方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的語言交際之外的一切表現形式。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勢、身勢、微笑、沒有表情的表情);空間利用(身體的接觸,講話人之間的距離);穿著打扮;聲音暗示(講話的音量、沉默)……等等。它不像語言交際需要遵循嚴謹的語言結構,也不像語言交際使用特定的符號,不一定非要在說話時才能進行,也不一定是有意而為。

一個人獨自工作時打哈欠,不能算非語言交際;而一群人工作時,某個人打哈欠,則可以算作是非語言交際——暗示工作太累了(當然,這可能是有意或無意)。

打字表白和當面表白,真有這麼大區別?

非語言傳達的信息比我們想象得要多。我們巴拉巴拉說那麼多,其實只佔了信息的一部分,或者一小部分(有說法是語言信息佔30%,非語言信息佔70%;也有說35%和65%,還有說10%和90%)。

有人質疑,哪有70%,要真這麼誇張,哪會有純用打字交流的“網戀”這種事?

有時不止70%

其實,在某些情況下,非語言信息還不止70%。

先不說戀愛,說說看病吧——為什麼我們生了病一定要去找大夫當面診斷,而不在微信上用打字交流?

因為當面看病才可以講“望聞問切”中的“望、聞、切”。很多病症,大夫一眼看過去,心中就有七八分數了。同樣,“問”的過程其實也存在很大一部分非語言信息——病人說話是氣若游絲呢,還是鏗鏘有力呢?喉嚨是沙啞呢,還是清亮?

就算是微信打字,也存在很多非言語表達的信息——他好久沒回,是不是生氣啦?是不是跟別人聊天去啦?奇怪,他剛剛顯示“對方正在輸入”,忽而又沒了,他是不是欲言又止?他是不是有事想瞞著我?分分鐘腦補一出宮鬥劇。

打字表白和當面表白,真有這麼大區別?

非語言交際有多重要?

列維布留爾在《原始思維》中有這樣一句話:

“不同部族的印第安人彼此不懂交談對方的有聲語言的任何一個詞,卻能夠藉助手指、頭和腳的動作彼此交談、閒扯和講述各種故事達半日之久。”(P153)

他認為,原始社會的手勢語比現代社會要多得多,那些原始人用手勢語,並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為了彌補有聲語言之不足。(小編的話:這是一本有趣的哲學書籍,涉及一部分語言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哦)

其實,現代人用手勢語,也不一定是為了彌補有聲語言之不足,有時候反而是對有聲語言的全盤否定。

當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相矛盾時,我們會依賴非語言信息。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女朋友在對你說“滾”時,你不會真的“滾”,因為你能夠看到她眼裡流露出的愛意。

這就是非語言交際的一大功能:否定功能。

非語言交際的功能

否定

“嘴巴會說謊,身體卻很誠實”。就像弗洛伊德說的,“雖然我們可能會用嘴唇來說謊,但秘密會在皮膚的每個毛孔慢慢洩露出來。”

補充

為什麼敢用打字表白卻不敢面對面表白?因為當面對面時,眼神裡流露出來一切緊張的舉動都好像是“我愛你”的補充說明。

調整

很多時候,信息流是由非語言交際控制的。比如上課上得差不多了,老師看了看錶,我們就知道要下課了。老師一臉嚴肅看著我們,我們就知道馬上要發成績單了。

替代

不管是點頭還是點贊,我們都沒有發生言語行為,因為點的那個“贊”已經替代了說的那個“贊”。(如果你明白了,默默地給這篇文章點個贊吧)

強調

打出個“贊”字是語言交際,但把“贊”的字號加大加粗以表明更強烈的贊,就屬於非語言交際的強調功能。

非語言交際的文化性

儘管非語言交際如此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生活中,但它的規則是一種文化層面的規則,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情況。

前面說的北美印第安人之間能夠用非言語“交談”半日之久,那是因為他們之間本就存在很多共通的文化習慣,換個中國人去跟他們這樣“交談”,恐怕很難。

我們中國人習慣用握手問候;日本人習慣用鞠躬;阿拉伯人習慣用臉貼臉……這其中,不乏有的中國人也不習慣握手,有的日本人也不習慣鞠躬等情況。科學研究表明,中國女性對同性之間的身體舒適距離遠小於歐洲,但事實上也有很多中國女生非常討厭手挽手走路。同民族之間非語言交際行為也不一定能相通。

這就是我們研究非語言交際的必要性之一: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提高交際效率(所謂“跨文化”不單單指跨國、跨民族)。

最後的話

在真正的日常交流中,我們的非言語信息和語言信息時常是兩者交融的,彼此依賴構成了我們全部的交流內容。它們究竟是如何互相影響、互相輔佐的?這其中有太多奧秘,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掘。

相關閱讀

大腦中人類特有的語言功能區

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漢詩英譯,誰譯得“好”?

語言融合的成因

中西方諺語趣味小異同

查看更多,請點擊主頁菜單“語言學概論→語言學雜貨文彙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